推廣林鐵文化資產教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林鐵及文資處)全新推出「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計畫,首度以行動展覽方式,攜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突破地域限制、跨館際合作。「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首展2日開幕,展覽融合教育推廣與文化傳承,期望讓更多民眾親近林鐵故事,激發文化與學習的嶄新火花!
阿里山林業曁鐵道文化景觀是臺灣第一個國家級的重要文化景觀,擁有超過百年歷史與深厚文化底蘊。這條蜿蜒於高山森林的鐵道,不僅見證臺灣林業發展歷史,更被譽為世界鐵道工程的瑰寶!「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特展以「時光隧道中的移動風景」為主題,邀請觀眾一同走進阿里山林鐵的時空軌跡,從歷史、人文到自然景觀,探索一條橫跨地理與記憶的鐵道旅程。
林鐵及文資處王昭堡處長指出,阿里山林業鐵路擁有多元的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為落實文化傳承使命,阿里山林鐵文資教育過去從沿著鐵道沿線的學校出發,透過教育推廣讓孩子與老師們在課堂上找回在歷史洪流中逐漸被遺忘的記憶。現在更從山林走向城市,透過行動學校的移動展覽,讓更多人看見阿里山。
科博館館長黃文山望透過這項展覽,讓更多觀眾了解阿里山林鐵所承載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深度,進一步激發對本土環境與文化的認同與關懷,並期待未來持續深化雙方的資源整合與交流合作。
巡迴第二站抵達國立臺灣博物館,陳登欽館長表示,今年10月「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將巡迴臺博館南門館展出。南門館不僅擁有豐富的產業歷史背景,並肩負重要的環境教育場域任務,與展覽所闡述的自然與文化內涵相互輝映,誠摯邀請國人一起分享阿里山林業鐵路的歷史文化之旅。
科博館表示,阿里山林鐵不再只是搭乘體驗,更是一場可以親手參與、全身感受的文化旅程!「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透過因地制宜的展示設計,帶著百年林鐵的故事走進城市與校園,開啟一場跨越地理、連結山林與鐵道文化的文資教育巡展。展覽設有「林鐵探索展坊」,從觀光視角切入,介紹林鐵的沿線站點、登山軌跡及鐵道知識;「翻山越嶺」則以人文藝術視角,在大隧道裝置中,觀看林鐵車輛的演變,在小隧道中感受阿里山豐富的自然生態,並透過畫作與詩歌帶領民眾認識文化底蘊豐富的阿里山。
「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特展首站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期從7月2日至9月28日;第二站將於10月24日至11月16日移展到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最終站於11月21日至12月14日在阿里山車站展出,回歸山林原點與林鐵現場對話,邀請喜愛阿里山林鐵的大朋友小朋友,共乘這段文化與歷史的時光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