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臺東高中合作,於今年國際博物館日推出學生臺灣台語導覽計畫,由學生們親自擔綱導覽員,以全台語向民眾介紹史前文化,這群年輕學子不僅展現了豐碩的學習成果,更深化了與家庭的連結,並對母語文化傳承有了嶄新的體認。
「跟長輩溝通的時候就會有困難,就長輩說台語,然後我就覺得怎麼像外星語。」臺東高中黃宥翰同學坦言,台語對他們來說既陌生又困難,但學生們透過一整年在校的台語課程訓練,從聲調、發音、詞彙練習到實地演練,逐步提升語言能力。黃禾甯同學說,過程中遇到許多挑戰,老師會鼓勵學生,台語不是要完美,而是要自然,像說華語一樣心平氣和地說出來。
為了練習台語,學生們回家後會主動找爸爸、媽媽或阿嬤對話,家人也樂於分享並糾正發音,讓整個家庭一起參與台語學習,林彥文同學說,「對台語更加了解,現在很多人都講台語要流失了,所以學台語就有點傳承的精神。」
導覽當天,學生們面對眾多觀眾與攝錄鏡頭,雖然緊張但仍順利完成導覽,獲得觀眾肯定,呂宗諺學生分享,看著前面的同學導覽的順利,其實自己也準備的很足夠了,所以就比較有自信,不會感到害怕,「之後如果還有導覽的機會,想要再增加一些互動和自己的想法。」
史前館展示教育組計畫助理方怡蓁表示,此次台語導覽不僅展現青年的語言潛力,更實踐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的理念,未來將持續推動科技導覽,讓更多人親近臺灣史前文化,也邀請民眾親臨館內,體驗全新導覽方式與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