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阿里山林業曁鐵道文化景觀」,是臺灣首座被指定為國家級「重要文化景觀」文化資產。為推廣林鐵文化與教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首度推出「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計畫,攜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國立臺灣博物館,進行跨館際合作,以行動展覽方式,打破地域限制,讓林鐵故事走進城市與校園。
林鐵及文資處表示,「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首展今天(2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幕,展覽以「時光隧道中的移動風景」為題,結合教育推廣與文化傳承,邀請觀眾走進阿里山林鐵的時空軌跡,感受百年鐵道穿越山林、雲霧與隧道的歷史人文與自然風貌。
本次展覽分為兩大主題「林鐵探索展坊」以觀光視角介紹林鐵沿線站點、登山軌跡與鐵道知識;「翻山越嶺」則以人文藝術為切角,透過大、小隧道裝置呈現車輛演變與阿里山生態,搭配畫作與詩歌,引領觀眾深入阿里山的文化底蘊。現場設有「共創互動區」,每日限量提供設計隧道印章明信片,增添互動與趣味。
此次巡展首站在科博館登場,館長黃文山表示,阿里山林鐵是臺灣林業發展重要見證,也具深厚文化資產價值。展覽不僅豐富館內展示層次,更深化自然與文化教育的連結,期望觀眾能藉此對本土文化與環境產生更多認同與關懷。
第二站將於10月巡迴至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展出。館長陳登欽指出,阿里山林鐵與臺博館雖地理距離遙遠,卻同為臺灣近代歷史與文化的代表,皆具有古蹟活化與文化資產教育的重要意義。南門館的產業背景與環境教育功能,與展覽主題相互呼應,誠摯邀請民眾前來共襄盛舉。
林鐵及文資處說明,此展首站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期從7月2日至9月28日;第二站將於10月24日至11月16日移展至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最終站於11月21日至12月14日在阿里山車站展出,回歸山林原點與林鐵現場對話,誠摯邀請喜愛阿里山林鐵的大朋友小朋友,共乘這段文化與歷史的時光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