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STEAM向下扎根,臺北市教育局推動「小小工程師培育計畫」,鼓勵高中職 FIRST Robotics Competition(FRC) 機器人隊伍帶領國小學童探索創新科技。經過一學期的陪伴與共學,33支隊伍在成果發表會上模擬樂高機器人挑戰賽「潛海探索」任務,展現學生在程式設計、機器人操作與邏輯解題上的亮眼成績。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這次成果發表會包括北一女中與南門國小4隊、建國中學與國語實小10隊、成功高中與忠孝國小7隊、麗山高中與大湖國小2隊,以及臺北美國學校與士東國小10隊等共33支隊伍,競賽主題為2024-2025年度的「潛海探索(SUBMERGED)」。比賽內容結合海洋科學與工程技術,涵蓋「珊瑚苗圃」、「鯊魚」、「潛水員」、「研究船」等15項挑戰任務,學生須在限時內操作LEGO Spike Prime機器人完成指定任務,實踐STEAM素養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建國中學許同學表示,小學生在實作過程中的創意常讓他驚喜,有次他們提出用感測器調整轉向角度,結果真的成功,讓他重新思考怎麼以開放方式回應學生思考。國語實小詹同學則提到,一開始雖然緊張,但在學長的親切指導下,成功學會操作機器人,還利用棉花糖搭塔方式學習力學概念與機構設計,覺得既驚喜又有趣。
北一女中王同學觀察到,小朋友從一開始不敢動手、怕做錯,到後來願意主動提出策略與修改程式,讓她真正感受到教學不是單向傳遞,而是陪伴孩子逐步轉變的過程。南門國小學生也分享,在學姐的鼓勵下不再害怕失敗,反而越做越投入,學習變得比想像中還要有趣。臺北美國學校徐同學表示,從課程設計、現場指導到比賽當天調整路線與程式,她見證學生從不安到自信、從模仿到主動創造的歷程。士東國小學生提到,在團隊合作與學姊一步步引導下,任務不再只是操作機器人,更像一場解謎遊戲,讓他們從中學會溝通、嘗試與不放棄。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小小工程師培育計畫」不僅激發國小學生的科技潛能與創造力,也讓高中學生透過教學實踐深化自身專業能力,實踐「大手攜小手、共創跨世代學習場域」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