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AR互動穿梭古今 史前館「當代考古廳」開展

2025-06-30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全新常設展「當代考古廳」開幕,透過沉浸式劇場、AR擴增實境與互動展演,把考古變得有趣又有感。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全新常設展「當代考古廳」開幕,透過沉浸式劇場、AR擴增實境與互動展演,把考古變得有趣又有感。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全新常設展「當代考古廳」開幕,完成2023年重新開館後的最後一塊拼圖,透過沉浸式劇場、AR擴增實境與互動展演,打破過去「圖文說故事」的方式,藉由科技與藝術交織的展演手法,重新認識過去、想像未來的可能,把考古變得有趣又有感。

 

史前館全新常設展「當代考古廳」,內容聚焦文化權、食物、巨石、災難、性別等議題,史前館長蔡政良表示,「當代考古廳」歷經4年籌備,是史前館在2023年完成展示更新再造後重新開館的最後一塊拼圖。

 

蔡政良館長強調,全新常設展跳脫對傳統展覽的理解,除了沉浸式劇場,也結合AR、互動展演等體驗,生動呈現人類文化發展、飲食生業,以及史前人群體現多元價值的樣態。

 

開幕儀式中辦理臺日文物借展儀式,由蔡政良館長代表接受日本東京都埋藏文化財研究中心研究員長佐古真也移交的借展文物—「日本繩文時期深缽」仿製品。長佐古真也表示,期盼此次展覽能成為臺灣民眾深入理解日本繩文文化的一扇窗,同時活絡與深化臺日雙方學術領域的交流。

 

史前館表示,展覽也藉由日本東京埋藏文化中心20件借展文物、拉帕努伊博物館及復活節島發展小組委員會的圖像授權,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藏品3D列印製作等,探討由古至今的人地適應與互動,以及當前文化實踐反思的命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