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體育署展示運科支援成果 助力競技選手培育

2025-05-26 發佈 蘇瑞雯 臺北
本次運動科學支援競技運動成果分享會彙集了37件計畫成果,以口頭及海報發表方式進行研究成果分享(台北市立大學曾暐晉助理教授)。

本次運動科學支援競技運動成果分享會彙集了37件計畫成果,以口頭及海報發表方式進行研究成果分享(台北市立大學曾暐晉助理教授)。

教育部體育署為鼓勵運動科學落實於基層競技訓練,將運動科學專業機構的研究成果應用於競技運動訓練的實務場域,自106年起推動「運動科學支援競技運動計畫」,補助大專校院或運動科學學術機構深入各級競技團隊,並將運動科學專業導入訓練體系,優化競技訓練的環境。今天(26日)於國立體育大學舉辦「113學年度運動科學支援競技運動成果分享會」展示該學年度執行成果。

 

體育署表示,臺灣的科技產業發展蓬勃,晶片、人工智慧、5G聯網、智慧紡織及數據分析等已深入每一個領域,而運動訓練與競賽特別需要這些科技的輔助。本次的成果展示,將可觀察到很多計畫開始利用更小、更便利的智慧監測儀器或軟體對運動表現進行更即時、更細緻的監測與分析,也能看到影像學系統開發,用以量化運動員在技術與戰術的表現。例如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李仁軍教授與射擊隊教練一起合作,利用ESP32微控制器、薄膜壓力感測器及遠端傳輸技術,設計一套能即時、準確地記錄空氣手槍選手扣動板機力度與握力的系統,讓教練能獲得更全面、客觀的關鍵數據。

 

體育署補充,本次運動科學支援競技運動成果分享會匯集了37件計畫成果,以口頭發表及海報發表的方式進行,類型涵蓋心理、生理、營養學及科技等領域,是國內運動科學領域具代表性的成果發表會。

 

體育署說明,運動部將在9月掛牌成立,未來將持續推動運動科學輔助訓練及競賽,優化相關領域研究人才培育,邁向運動科學嶄新紀元,實踐賴清德總統「運動壯大臺灣」的施政願景,期待藉由運動科學支援實際訓練環境的刺激,擴大研究創新的方向,提升運動科學研究品質,同時培育更多運動科學實務的研究人才,整合全方位運動科學實務應用,成就我國選手超越自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