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4日)上午,學生組織「捍衛全台學權行動」與「台灣未來的主人們」前往教育部正門前發起靜坐示威,抗議教育部公布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批評草案忽視學生的需求與意見,甚至可能剝奪學生權益。教育部回應,目前草案仍在修正階段,將於6月1日舉辦座談會,廣邀學生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討論。
教育部近日正式公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根據內容採彈性與分齡管理方式。國中小學生因屬未成年,攜帶行動載具須經家長同意,且以學校或各班「集中保管」為原則;高中階段學生因具備基本自主管理能力,則由學校邀集親師生代表協商訂定管理機制,其中學生代表比例不得低於會議全體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保障學生實質參與與決策影響力。
然而,學生組織指出,草案雖將手機管理交由各校自行訂定,卻未比照服儀規定,明定決議後不得於校務會議修改,因此手機管理規範可能會在學生僅占8%席次的校務會議中遭到通過或修改,導致學生的需求與聲音被忽視甚至剝奪。
學生團體表示,學生權益不應淪為各校學生與學校「自由搏鬥」的結果,呼籲教育部立即收回草案,與學生展開公開對話,補足全民調查、政策辯論及各地校園公聽會等程序,廣納多元意見與第一線校園經驗,並建立比照服儀規定的標準機制,確保學生權益在教育現場獲得具體保障。
對此,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高級分析師裴善成現場予以回應,說明「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尚在修正中,也將於6月1日舉辦學生座談會,學生的建議教育部會謹慎採納與研議相關說明,並邀請同學們共同參與座談會,一起討論手機管理原則的相關修訂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