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5月22日下午將在校內舉辦別具意義的「卓溪布農族的原音重現與當代想像」講座式音樂會,重現民國56年由音樂學者史惟亮與許常惠帶領的民歌採集運動隊伍,在花蓮卓溪鄉卓溪村所錄製的珍貴布農族巒社群歌謠,讓塵封近60年的東臺灣布農族原音,再次迴盪於現代。
在原住民族委員會的經費支持下,臺師大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呂鈺秀帶領團隊,針對民國56年的錄音資料進行長達四年的深入研究,足跡遍及七個留存錄音的布農族部落。研究團隊不僅翻譯歌詞、尋訪當年歌者的後代,建立其生命史,更深入詮釋歌謠的文化意涵,並進行聲音的修復工作。最後不僅催生了收錄65首珍貴歌謠的專輯《聽見1967 東臺灣布農族》,更促成了本次在臺師大舉行的音樂會,希望向更廣大的社會展示卓溪布農族獨特的音樂文化。
本次音樂會特別邀請了十位來自花蓮卓溪的布農族歌者親臨現場,展現其傳統歌謠的魅力,讓聽眾得以感受布農族音樂的多樣性。此外,音樂會更別出心裁地與臺師大音樂系作曲組黃苓瑄老師及其學生合作,以嶄新的音樂思維,在傳統布農族歌唱中融入現代聲響與展示,創造「原音重現」之下的「當代想像」。
這場難得的音樂饗宴將由呂鈺秀教授親自導聆解說,深入剖析這些珍貴歌謠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意義;黃苓瑄老師也將闡述其現代電聲音樂創作的理念。當日精選曲目包括展現布農族狩獵文化的《獵熊歌》(malastumaz)、祈求狩獵順利的《祭槍歌》(pislahi)、展現生活辛勞的《背負重物之歌》(manvavai)、記錄英勇事蹟的《報戰功》(malastapang),以及歡樂的《飲酒歡樂歌》(tusasaus)。
對原住民音樂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可於5月22日下午2時前往臺師大古蹟禮堂,一同聆聽這場跨越時空的音樂對話,本次音樂會免費入場,想參加的民眾,需事先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