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兩爬實驗室,新發現臺灣中海拔霧林帶特有的新種蜥蜴,也是目前所知臺灣體型最小的爬行動物之一,這個新種的石龍子同時使用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呂光洋與其研究團隊賴俊祥博士的名字,命名為「呂賴氏蜓蜥」,以致敬兩人對臺灣高海拔山椒魚的研究貢獻。
1980年代至今,臺灣師範大學的呂光洋教授帶領的山椒魚研究團隊,針對臺灣各地的高海拔地區進行踏查,發表了珍貴的南湖山椒魚與觀霧山椒魚。然而,研究團隊中的賴俊祥博士,在2016年的一次野外探勘行程中失足墜落,成為系上師生長久的遺憾。而本次命名的新種,就是表彰呂賴兩人對山椒魚研究的貢獻。
本次發表新種的研究團隊由臺師大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思民所帶領,主要蘭陽女中教師王宇德進行。在碩士班研究期間,王宇德將研究重心放在高海拔特有物種「臺灣蜓蜥」身上,研究論文顯示中海拔霧林帶的呂賴氏蜓蜥和高海拔的臺灣蜓蜥其實有非常明顯的遺傳分化,甚至鱗片上和形態上也有明顯的差異。呂賴氏蜓蜥體型極為纖瘦,像是臺灣蜓蜥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此外,呂賴氏蜓蜥四肢長度更短,身上的鱗片數量也較少,臺灣蜓蜥的分布海拔都在2000公尺以上的箭竹草原和高山岩原地區,而呂賴氏蜓蜥目前僅知的分布地點位於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北側,正好是臺灣迎東北季風最濕最涼的森林環境。由於棲息在霧林帶的森林下層,體型又極為纖小,呂賴氏蜓蜥行蹤極為隱密,標本不易尋獲。
新種的鑑定過程使用了遺傳、形態、生態棲位模擬等等不同證據,並於近期刊登於國際期刊「兩棲爬行動物學報」(Herpetologica)。呂賴氏蜓蜥的成體,軀幹長度平均只有4公分,加上尾巴之後的總長大約只有11公分。目前所知,呂賴氏蜓蜥應該也是全臺灣體型最小的爬行動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