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綠島人權藝術季啟動校園計畫 國際藝術家進駐國中

2025-05-14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協同策展人張文豪(右)與參展藝術家李可穎(左)為綠島國中的同學介紹藝術季內容。(人權館提供)

協同策展人張文豪(右)與參展藝術家李可穎(左)為綠島國中的同學介紹藝術季內容。(人權館提供)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將在5月17日正式開展,展覽以《一四九海浬的時間:對抗遺忘》為題,重新開展台灣白色恐怖歷史與當代的時空連結。在展覽正式開幕之前,藝術季率先啟動「校園藝術共創計畫」,攜手綠島國中,舉辦兩場結合國際視野與在地連結的藝術工作坊,由來自香港的藝術家李可穎以《大風吹》為題,設計一場融合歷史記憶與身體感知的互動體驗,還有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藝術團體Pangrok Sulap(龐克搖滾社)帶領學生體驗社區木刻版畫創作。

 

李可穎作品《大風吹》靈感源於越戰時期大量越南船民滯留香港青洲的歷史,他們的流徙經驗與綠島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命運,在相似的冷戰結構下宛如鏡像。李可穎帶來越南米紙、香港泉水與綠島泉水,邀請學生透過嗅覺、味覺與觸覺體驗,思考資源分配與歷史記憶的關聯,並從中理解日常生活中隱含的人權議題。

 

龐克搖滾社帶領學生體驗社區木刻版畫創作,同學們自由發想與島嶼生活、歷史記憶相關的圖像,由藝術家協助完成雕刻與印刷,最終每人帶回專屬於自己的歷史印象作品。這項工作坊不僅傳授技術,更鼓勵學生以圖像作為自我與土地對話的媒介。

兩場工作坊,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語言進入綠島的教學現場,啟動藝術教育與國際交流的雙向對話。透過身體感知、圖像實作與集體討論,學生不再只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成為創作與記憶建構的積極參與者。

 

人權館表示,「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透過展場與校園的雙重路徑,讓藝術融入歷史、連結世代,為對抗遺忘注入持續而深遠的力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