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東園國小美術班學生作品聯展即日起到5月18日在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展出,以「食在有藝市」為主題,學生結合課程認識市場的食材與店家,創作出涵蓋「水墨創作」、「平面繪畫」、「版畫」、「陶藝」與「羊毛氈」等藝術形式,展現「市場」所蘊含豐富的文化連結。
鄉土教育中心張欽鵬主任表示,為讓孩子更有機會關心日常生活周遭的人事時地物,並與美術教學課程做緊密的結合,東園國小藝術才能美術班的學生在師長帶領下,實際走訪了學校所在地周邊的市場,不僅體驗食農教育,更重新認識這個蘊涵豐富人文風情的「加蚋仔」,並將課程的學習及體驗,融入創作之中,意義非凡。這次展出的作品不僅呈現出了充滿童稚趣味的繽紛想像,更是讓孩童愛鄉愛土的情感提升與美感教育成果的豐碩展現。
美術班老師黃佩玲表示,這次美展內容主要有8大主題,包括「線畫蔬果」、「市場風情」、「年年有魚」、「加蚋三寶」、「生鮮創想」、「市場聯想」、「二十四節氣」及「夜市美食」。學生走出教室親近生活周遭的市場,用五感體驗市場情境和觀察食材,讓創作的主題能更加多元,獲得更多課本外的學習。
學生蔡叡琪以花椰菜為主題,創作了版畫和陶土作品。她表示,因為很喜歡花椰菜一朵一朵的小花蕾,所以在創作中就特別觀察花椰菜的外觀,並在陶土上搓出一個個洞,讓作品更具真實感。版畫部分,則是用鋁箔包剪出花椰菜的外型,再利用廣告顏料、藍晒顏料等進行製作。
常吃魚的學生王品淳就用陶土捏出一隻魚,她表示,魚的某些精細部位比較不好捏製,所以要想辦法完成,微翹的魚尾為作品更添生動氣息,宛如活現眼前。王品淳並提到,很開心能在鄉土教育中心展出自己的作品,覺得很有成就感,也能觀摩其他同學的作品,是很棒的交流學習機會。
東園國小陳毓卿校長表示,學校所在地「加蚋仔」是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與文史風貌充沛的重要場域。當在地環境與居民生活成為創作對話的主角,讓孩子們走入生活事物的探索,挖掘城市蘊含的多重紋理,與體會感受學習的樂趣。
展覽現場除了可欣賞到學生的作品外,還有東園國小六年級孩子們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所設計的印章,讓參觀民眾可以認識傳統農民曆所標註的時令食材。展覽資訊可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