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以「兒童文學 × 生成式AI」為核心,推動跨領域教學實驗,該系與中壢、八德、平鎮、大溪區等多所國小合作,針對資源較少的學校開展AI兒童文學創作計畫,引導孩子們透過ChatGPT構思故事情節、使用AI繪圖工具生成插圖,甚至製作動畫與AR互動繪本。
元智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洪士惠表示,中文系針對資源較少的學校開展AI兒童文學創作計畫。孩子們透過ChatGPT構思故事情節、使用AI繪圖工具生成插圖,甚至製作動畫與AR互動繪本,目前已有兩本繪本作品完成初稿,未來將集結出版。
計畫內容由中國語文學系黃智明老師設計〈唐詩博物館〉、〈詩歌裡的植物圖鑑〉等AI整合課程,讓學生在閱讀古典文學的同時,搭配生成式AI創作,開啟人機協作的全新學習體驗,翻轉「中文系只能讀古文」的刻板印象。他表示,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學生的閱讀動機,也培養他們的敘事邏輯、美感知覺與數位素養。
黃智明老師與一群對數位創新有熱情的教師組成「兒童文學與數位融創」社群,致力於發展生成式AI與兒童文學的跨域課程,嘗試用AI改編經典文本,如《小王子》、《聊齋志異》、《山海經》,並設計「生成角色卡」、「用ChatGPT寫繪本劇本」等互動教學活動,讓文學教育更貼近孩子的生活與想像。
黃智明老師強調,這項教學創新的初衷,不是要孩子成為程式設計師,而是讓他們明白「語言與想像力」,加上AI,也能創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