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日本核子避難協會參訪北市大龍國小 交流防災教育

2025-04-29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日本核子避難設施協會參觀大龍國小防災教室

日本核子避難設施協會參觀大龍國小防災教室

日本核子避難設施協會一行6人來臺參訪臺北市大龍國小,了解校園防災教育和防空教育,交流防災經驗,並參觀學校防空避難及防震疏散的地點。

 

大龍國小表示,日本核子避難設施協會成立於2003年,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主要目標是建造符合一定標準的核子庇護所,能夠防禦核攻擊期間預計會發生的四種損害:爆炸(衝擊波)、熱射線、輻射和殘留輻射(感應輻射和放射性塵埃)。大龍國小是大同區的防災重點學校,除建置防災教室,設計防災APP校本課程,與鄰近的保安宮、孔廟及保安里等辦理社區防災工作坊,更申請設置教育部防災進階校園,是真正將防災融入到校園生活的學校。

 

大龍國小指出,本次參訪活動由六年級學生擔任校園導覽員,為日方代表介紹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的崇聖樓,具有文化性、藝術性與科學性三大規準,也保有日治時代的建築風格,以及崇聖樓的防災與衛生保健等特點。每年教師節在臺北孔廟辦理的釋奠典禮中,已有93年悠久歷史的大龍國小佾舞隊,擔負起典禮中的重要任務,學生也在現場跳了一段佾舞讓來賓欣賞。學生並導覽校內防災教室,裡面除了情境建置,也演出防災小劇場,進行防災APP校本課程。

 

大龍國小校長劉國兆介紹學校防災教育、防空教育的實施方式,並說明校園的防災設備,簡報中還看到一張距今幾十年前的防空演練照片,與現在的防空演練照片兩相對照,現在的防空避難動作是「跪姿身體微拱」、「胸口離開地面」與「雙手遮住眼耳」;而幾十年前的防空避難動作最大差異在於身體姿勢是趴下,其餘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