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中一中美術班《防空洞》展 呈現自我凝視的藝術探索之旅

2025-04-28 發佈 常維鈞(常罡) 臺中
眾人圍繞藍龍合影,為這段創作旅程留下溫柔註腳。

眾人圍繞藍龍合影,為這段創作旅程留下溫柔註腳。

臺中一中創校110週年,美術班第28屆學生獻上一場青春與藝術交織的深刻對話《防空洞》,由26位學生共同參展,呈現一場關於庇護、沉澱與自我凝視的藝術探索之旅。

 

臺中一中美術班第28屆學生《防空洞——穿越空洞,尋找記憶深處的靈光》展覽自即日起至5月12日於藝術中心展出,「防空洞」在這場展覽中,不再只是歷史下的遺跡或空間,而是一種象徵——一座心靈深處的暗室,一個讓情感暫時退隱、讓記憶慢慢甦醒的場域。學生們透過繪畫、立體裝置與光影媒材,形塑出屬於他們世代的觀看方式與精神庇所:有人以夢境回應現實,有人構築紙的洞穴、影的迷宮,有人讓抽象語彙折射深藏的情感微光。

 

展覽從構思、提案、實作到空間佈局,皆由學生親自參與。他們在每一次揉紙、黏貼、潑墨的過程中,緩慢而誠實地摸索自己;在每一次佈展與討論中,也悄悄編織出青春的創作記憶。每件作品,都是一次從光明走入幽微、再從幽微折返的藝術練習。

 

在臺中一中,高二美術班的班展總是自由活潑而隆重,創作過程宛如一場「如何將垃圾變黃金」的魔法實驗。報紙、紙箱、回收素材在學生手中轉化為作品的一部分,也經常讓老師身心俱疲。然而,作為本屆班展的指導老師,鄭炳煌選擇以不同的心情迎接這場旅程——因為這是他教學生涯中最後一屆學生。

 

「我選擇多陪、多參與,也因此,學生學得更深,做得更多,收穫也更大。」鄭老師這樣說。在這場共創的過程中,他不只是引導者,更是陪伴者、見證者,也用行動為學生留下最深刻的一課:藝術不只是成果的呈現,更是一起走過的過程,是願意用時間與真心點亮他人靈光的那份溫柔。這也正是一中美術班最珍貴的教學風景。

 

本展由學生蔡語涵與洪語蕎擔任策展人,指導老師包括朱忠勇、蕭妤鴒、楊振華、洪榆婷、紀冠地與許世明,並獲中一中教育基金會、中一中家長會與中一中美術班家長聯誼會的全力支持。

 

正如朱光潛所言:「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這場展覽,正是這群年輕創作者,在彼此的陪伴與藝術的照耀下,為這個時代悄悄點亮的星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