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焦點座談 盼高教發展各具特色

2025-04-26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致詞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致詞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26日)舉辦「我國高教的整體卓越如何推進」焦點座談暨記者會,除了公布我國一般大學高教深耕計畫執行成效之評估研究結果,同時邀集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武東星校長等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高等教育政策的未來發展與建議。

 

教育部於2017年發布實施《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目的在引導大學關注教學現場,落實提升教學品質,維護學生平等受教權,並持續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卓越研究中心。第一期自2018至2022年,投入850億元;第二期定於2023至2027年,經費達970億元。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指出,深耕計畫雖開始注入普惠型補助,但高比例仍屬於競爭型補助機制,容易集中資源扶植少數明星大學,可能形成好的越好、壞的越壞的「M型化」趨勢,另外各大學應發展各自的多元特色,但各校特色越來越少,共同的技術越來越多,擔心科技大學為爭取計畫,逐漸與綜合型大學「同質化」,強調大學應各具特色、多元發展,呼籲政府以更宏觀的視野,重塑高教資源配置與政策目標,培育各類優秀人才,才能帶動臺灣高等教育整體卓越。

 

前台南大學校長黃政傑表示,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高教深耕計畫理念、目標與價值得到絕大多數專家學者支持,認為對校務與高教發展有影響,賦予大學更大動能,不過因為需要在計畫框架內規劃和行動,可能不利於大學自主與創新,期盼政府能提供差異性的支持及協助。

 

暨南大學武東星校長肯定深耕計畫帶動大學整體動能,特別在經費補助機制上,為公私立大學的財務壓力,提供必要的支撐,維持了辦學品質,也保障經濟弱勢學生的學習機會。武東星校長也建議,未來應將少子女化與城鄉差距等問題納入考量,才能訂定更具有彈性,以及與實務接軌的計畫指標。

 

焦點座談中有學者提到大學法人化議題,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分享他在任內推動國立大學法人化的經驗,表示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後發展迅速,而臺灣雖早有共識且執行試辦,但最終因教師對保障存有疑慮未能成功。他也呼籲,應重新思考給予國立大學更多自主空間,減少政府與立法部門過度干預,才能促進大學學術成長。

 

同時,吳清基前部長引述國科會主委意見,指出臺灣與日本在大學資源分配與國際頂尖研究中心設置上的落差。他建議,教育部應保留專門經費,針對具發展潛力的大學與研究中心給予特別支持,讓臺灣高等教育在國際競爭中更具優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