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多 調查:憂鬱症就診者增

2025-04-21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臺灣精神醫學會及精神科醫師、立委陳培瑜等人呼籲重視兒少心理健康,提供更多資源協助。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臺灣精神醫學會及精神科醫師、立委陳培瑜等人呼籲重視兒少心理健康,提供更多資源協助。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今天(21日)公布「全臺兒少心理健康大調查」,指出青少年的憂鬱症與自傷情況快速增加,已經成為身心科門診診斷類別的第一名,超過自閉症等問題,另外一份研究也指出,性私密影像外流、網路霸凌等,則是增加少兒自傷風險的關鍵,呼籲社會重視兒少身心問題。

 

 

根據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針對兒童身心科醫師的調查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等先天性因素較高的情緒障礙問題,到兒心科的就診率持平,但是和環境互動與環境誘發有關的兒少憂鬱症、焦慮症等成為兒心科就診第一名,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林健禾表示,隨著年齡增長,青少年的不快樂情緒增加,他們常用憤怒表達情緒,並受到網路資訊影響,導致無法正確判斷情況,尤其調查也顯示,確診憂鬱症的孩子,從國小開始就有自殺或自傷的意念,非常需要專家關注。

 

而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進行的中小學網路行為與自傷風險關係的研究中則顯示,性私密影像外流、網路霸凌及霸凌加害者、網路遊戲成癮問題,是增加兒少自傷風險的重要關鍵,而這些網路不當行為在臺灣兒童及青少年族群盛行率都很高,他強調,性私密影像外流是自傷行為最嚴重的危險因子,且常與其他因素例如網路霸凌等交織,而遭受網路霸凌者,在與現實中的霸凌高度重疊,因此他提醒家長,不是只關注孩子上網的時間有多長,而是要注意孩子的網路行為,更要重視背後的原因。

 

臺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王仁邦表示,在臨床上可見,兒童的憂鬱症問題越趨嚴重,年齡層也下降,社會要重視這個問題,早期處理、早期介入、早期診斷,同時校園、醫療、輔導及家庭要相互配合,才能有助於提升兒少的心理韌性,他們也同時呼籲政府,要提供更多的資源,強化社政、醫療、教育等資源連結,才能接住這些孩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