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大溪國中公開觀議課促交流 推進原民文化傳承

2025-04-18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大溪國中公開觀議課促交流,以「大嵙崁事件」為歷史主軸,統整多個領域教師一起發展課程。圖為與會者合影。(桃園市教育局提供)

大溪國中公開觀議課促交流,以「大嵙崁事件」為歷史主軸,統整多個領域教師一起發展課程。圖為與會者合影。(桃園市教育局提供)

 

桃園市教育局為了強化原住民學生教育支持系統,從110學年度起成立「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課程策略聯盟」,並定期交流,舉辦觀議課,共同發展原民教育特色課程,今年國中階段觀議課活動在大溪國中舉行,以「大嵙崁事件」為歷史主軸,統整國文、歷史等課程,深度融合泰雅族在地文化與學科教育。

 

 

桃園市教育局局長劉仲成特別出席觀議課活動,他表示,桃園市是轉型中的城市,也是競爭力強的城市,若以原住民人口計算,是第二大城,而要傳承與認識原住民文化,除了透過生活外,最重要的是透過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因此公開的觀議課具有意義,希望透過課程融入生活、文化及學習領域,也透過學校結合家庭、社會的力量,傳承原民文化、傳統習俗與歷史,讓孩子能懂在地文化,愛家鄉、愛社會、愛國家。

 

桃園市自110學年度起由原住民重點學校或原住民學生人數較多的學校,依各教育階段組成「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課程策略聯盟」,透過定期召開推動會議,邀請原住民族教育領域專家學者長期陪伴與指導,逐步發展都會區學校在地特色的原住民族教育課程,在大溪國中舉行的觀議課,就是交流活動的其中一環,以「大嵙崁事件」為歷史主軸,統整多個領域教師一起發展課程,大溪國中校長林晏瑄表示,本次觀議課是以「泰雅族大嵙崁事件課程地圖」為核心,融入學科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殖民主義對泰雅族的影響,進而建立原住民族史觀,課程設計不僅止於課堂講授,更強調實地考察與耆老訪談,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的脈動。透過學生歌舞、戲劇等表演,將泰雅族捍衛家園的故事生動呈現,讓學生化身為文化的傳承者。

 

桃園市教育局表示,為持續提供學習原住民族語言、歷史、科學及文化等機會,教育局將持續鼓勵學校依地區特性與資源,規劃原住民族知識課程及文化學習活動,未來亦將透過課程策略聯盟、母語日及歲時祭儀等原住民族教育活動持續推動原住民族教育,落實全民原教精神,將原住民族教育更有效地融入學校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建立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尊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