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恆春國小學務處主任柯仕偉,14年前發起「單車走讀」課程,透過騎行深入恆春半島,讓學生重新認識故鄉,並藉此建立自信與學習動機。這項課程在每年4月至6月進行,雖然天氣炎熱挑戰嚴峻,卻吸引許多學生參與,透過17次訓練,最終完成近500公里騎乘,學生們為此感到驕傲,也對生長的土地產生深厚情感。
柯仕偉主任表示,當初設計這門課程的初衷,是希望讓學生透過行動體驗,建立對家鄉的認同。因為恆春很美好,但這裡的孩子往往感受不到,他們覺得未來沒有出路,缺乏自信,也缺乏歸屬感。他觀察到偏鄉學童因資源有限,容易對學習失去熱情,因此期待透過單車旅行,讓學生從行動中找回自信,進而建立對未來的希望。
柯仕偉主任指出,這門課程不僅是一場體能挑戰,更是一場心靈洗禮。曾有一名體重超過110公斤的學生小辛(化名)報名參加,他信心滿滿地表示會在家先鍛鍊兩個月,然而正式上路後,他的速度極慢,時常落隊,但同學們沒有因此拋下他,反而提議陪著他,以他的速度一起前進。在同學的支持與鼓勵下,小辛完成了挑戰,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另一名發育遲緩的學生小白(化名),在母親的鼓勵下報名,但起初連上下車都有困難,隨後柯仕偉主任每天中午陪著他練習、耐心指導,最終小白成功完成騎乘,變得更有自信。
柯仕偉主任說明,單車走讀的影響不僅止於運動層面,更進一步帶動學校的創新課程。柯主任與資深教師合作,推動「創意民謠與戲劇創作」、「創意歌唱比賽」、「創意基本動作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學習,提升自信與歸屬感。在這些課程中,學生需集思廣益,共同創作詩歌、設計道具、研究舞蹈,透過共創的過程培養堅韌精神與團隊合作能力,並在挑戰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柯仕偉主任分享,原本眾人不看好的課程,如今已經展現成效。過去學校的行為偏差問題與霸凌事件顯著減少,學生間的互動更加友善,許多學生甚至主動投入社區服務,關心地方發展,家長的態度也從質疑轉為支持。柯仕偉主任強調,學校推動這些活動,期盼守住孩子對家鄉的情感,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舞臺,變得更有信心,不少家長甚至特地將孩子送到恆春國小,希望孩子能在這裡快樂成長。
經過14年耕耘,柯仕偉主任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恆春學子蛻變,從懷疑自己到勇敢迎接挑戰,最終學會珍惜土地,擁抱自己的未來,而他也深深愛上這片土地。柯仕偉主任認為,教育的力量,來自最日常的現場,卻能深刻改變一個人的生命,甚至影響整個社區的未來。因此,未來他仍將繼續留在偏鄉教育現場,幫助更多孩子找到自信,讓改變從地方開始,擴散到更遠的地方。
柯仕偉主任長期在恆春半島服務,14年來陪伴超過500名學童,與學生用單車行腳在地累積超過6000公里,並在去年榮獲教育部師鐸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