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成派──陳穎派藝師紀念展」即日起在彰化工藝展覽館(鶴棲別墅)展出,陳穎派是建築彩繪修護匠師,被稱為「派司」,去年3月以92歲之齡辭世。彰化縣政府在他過世週年之際,策劃本次展覽,展出25件珍貴手稿,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傳統建築彩繪的藝術價值,展期將持續至4月27日。
陳穎派12歲起隨父親陳萬福習藝,從基礎的磨粗紙、調公灰、煮桐油開始,進而學習處理地仗、畫垛頭及垛內,循序漸進掌握傳統彩繪技法。他從業70餘年,參與修復無數古蹟與歷史建築,作品細緻、題材豐富,民國109年登錄為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的傳統建築彩繪保存者。
彰化縣文化局說明,傳統彩繪技藝包含拌豬血土、調配公灰、煮桐油、披麻捉灰、地仗處理、擂金、安螺鈿、畫垛頭及垛內等工法,步驟繁瑣複雜。陳穎派與同行切磋精進,形成獨樹一幟的「潁川堂」系統,作品遍及全臺,涵蓋寺廟、宗祠、書院等歷史建築,其中包括彰化市孔廟、鹿港天后宮等國定古蹟,對臺灣傳統建築彩繪產生深遠影響。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陳穎派去年辭世,文化部頒發旌揚狀,縣府也頒發褒揚狀,出版專輯《穎派繪丹青──傳統建築彩繪藝師陳穎派生命史》,並且製作紀念影片,肯定他保存臺灣傳統工藝的貢獻。本次展覽得益於其子陳文俊及家屬的協助,紀念影片2月期間將在彰化縣公益頻道播出,期望喚起大眾對傳統建築彩繪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