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雕塑大師黃映蒲歸鄉特展 「黃昏的故鄉」喚起集體回憶

2024-11-25 發佈 常維鈞(常罡) 臺中
雕塑大師黃映蒲歸鄉特展 「黃昏的故鄉」喚起集體回憶

雕塑大師黃映蒲歸鄉特展 「黃昏的故鄉」喚起集體回憶

雕塑藝術大師黃映蒲,以「虔誠心、靈活手」創作半輩子,自即日起至12月11日在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黃映蒲歸鄉雕塑展」;29件作品與臺灣經典老歌相互唱和。

 

雕塑藝術大師黃映蒲在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一),舉辦一場「黃映蒲歸鄉雕塑展─黃昏的故鄉」;29件作品,每一件都取材於一首臺灣經典老歌,並在黃映蒲純熟的技法下,讓一首首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旋律、化為具象的雕塑,相互唱和。

 

這些作品中所描繪的,是臺灣人獨有的集體回憶,那是古老的歌聲、那是兒時在鄉間奔跑的快樂、那更是簡樸卻幸福的生活。「我不想感動任何人,只是希望能讓那些純真、純樸的幸福歷史,再次回到記憶中、回到夜半的夢裡。」黃映蒲如此形容他的創作初衷。作品裡,包括了《望春風》、《雨夜花》、《港都夜雨》等等;以歌曲為題、每一件雕塑都彷彿是一首詩,吟唱著那些屬於臺灣的悲歡離合。

 

黃映蒲用他純熟的技法,將一個個音符、一段段旋律,刻劃成有形的藝術創作;這些作品沒有華麗的表象,卻充滿了莫大的張力與深厚情感。創作時,黃映蒲更致力於讓這些古老的歌曲與記憶,再度被喚醒。他強調,「記載只是數據,歷史不應該只是文字或數字的記錄;真正的歷史,是生養我們的這塊土地。」

 

事實上,黃映蒲坦言,年輕時,生活曾面臨種種挑戰,這次展覽的初衷,不僅是為了個人的創作生涯、劃上一個階段性的圓滿句號;也在療癒曾經跌宕起伏的歲月傷痕;更希望能喚起年輕世代對臺灣文化與歷史的重視。「真正的歷史,是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聲音與故事。」

 

因此,黃映蒲的「黃昏的故鄉」歸鄉特展,不僅是一場藝術饗宴、更是一場屬於臺灣情感與記憶的文化對話。他提醒著人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塊土地上那些真摯的情感與純樸的記憶,都不應該被遺忘。

 

「黃昏的故鄉」歸鄉特展展期持續至12月11日止,黃映蒲將親自主持多場導覽,與觀眾分享他對臺灣的深情厚誼與創作背後的故事。對於每一個熱愛這塊土地的人來說,這都是一場不容錯過的文化盛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