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今天(27日)舉行記者會,由講座教授黃秉鈞發表最新研究,有別於傳統使用熱融合進行核融合,黃秉鈞教授提出冷融合的技術,利用水作為燃料,能在低溫下進行核反應,無核污染,可望應用於節能減碳及醫療領域,也為未來更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鋪路。
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全球氣候暖化與極端氣候問題日益嚴重,核融合技術被公認是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終極方案,但是核融合需要高溫環境下運作,才能釋放大量能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與江陵集團進行產學合作,由臺師大綠能科技與永續治理研究所講座教授長黃秉鈞率領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研究與不斷的失敗、嘗試,2023年取得進展,研究團隊發現當冷融合發生時,反應器會產出不凝結氣體,經質譜儀檢驗,其含有氖同位素(22Ne)、二氧化碳(CO2)、同位素O17重水(H217O)、同位素CO2 (12C-16O-17O)與同位素O2 (16O-17O),確認水不需要在非常高溫的情況下,就被激發了某種核反應並產生能量,因此研發出低能核反應,也是俗稱「冷融合(cold fusion)」,未來水將可成為燃料,在低能核反應下發電,這個方式具無核污染的優點,是解決零碳排的最佳能源,研究同時也發現O17(氧17)同位素是核反應的關鍵中間產物,這是能源科技重大發現,對醫療界也有相當貢獻。
黃秉鈞說,水發電的夢想可以成真,且威力很大,冷融合技術可以用於發電廠,利用蒸汽鍋爐的部分輸出熱蒸汽來運作,以反應器性能係數COP (輸出能量與輸入能量比)為2.0來估計,可製造兩倍能源來預熱鍋爐進水,就可降低鍋爐燃料消耗或減碳約20%,將發電廠效率由目前的40%提升至50%,為節能減碳做出巨大貢獻。
另外,同位素O17重水有醫療價值,可用於核磁共振造影的造影劑以及正子攝影主要材料,也有研究顯示其有可能抑制癌細胞增長,或輔助癌症的標靶或放射治療。可惜,因為O17重水生產不易且價格高昂,無法大規模進行相關臨床研究,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醫療應用。
黃秉鈞教授表示,未來要進行冷融合原型試驗,並開發冷融合電廠,將冷融合鍋爐節能系統開發,進行發電廠節能減碳示範,終極階段希望以水取代化石燃料或核能發電為目標。
這項研究陸續發布在國際期刊,已經有5篇冷融合論文,受到國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