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慶打擊樂團2016年推出的「JPG擊樂實驗室」計畫,提供35歲以下擊樂家發揮想像、突破框架的陪伴平台,今年邁入第五屆,3個入選團隊在經歷20個月製作籌備後,8月將正式演出成果,3個團隊分別是幫助宜蘭中央市集地方創生的《唧唧布擊集》、結合原住民釀酒文化與傳承的《O soni no pisakani' 釀聲音》,以及結合擊樂與小說的《那些沒有說出口的____》,歡迎觀眾來翻轉對擊樂的想像。
計畫主持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朱宗慶表示,「JPG擊樂實驗室」為打擊樂開創不同的視野和發展,並非單純的補助,而是透過輔導陪伴、資源串連、扶植課程、提供資金等多元方式,提供35歲以下的新銳打擊樂家勇於不斷嘗試的機會,重要的精神在「陪伴」,不怕參與團隊實驗失敗,反而會擔心團隊「自己怕失敗」而錯過嘗試。
8月10、11號演出的《唧唧布擊集》,由宜蘭在地的重擊現實打擊樂團製作演出。非音樂科班出身的團員們,喜愛運用油漆桶、掃把與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入樂,團長林志儒說,最特別的是,演出場地在宜蘭市中央商場,許多久未營業的商家,將為這次演出,打開20年未啟的鐵門。
8月23與24號在臺北南村劇場、31號在花蓮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演出的《O soni no pisakani' 釀聲音》,則由阿美族青年風曦提案帶領的作品。觀眾將隨著風曦「用聲音釀酒」,同時體驗嗅覺、聽覺與視覺等感官饗宴。
8月23至25號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二樓的《那些沒有說出口的______》,由打擊樂家彭瀞瑩擔任主創與演出。她選擇作家鄧九雲的短篇小說集《暫時無法安放的》為題材,並邀請身兼劇場人身分的鄧九雲來擔任導演,並特別委託作曲家蔡昀恬全新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