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掌握水域運動安全 清明連假安心玩不「溺」

2024-04-06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教育部體育署提醒,民眾出遊玩水時,不要疏忽水域安全的重要性,下水前切記「防溺10招、救溺5步」 (體育署提供)

教育部體育署提醒,民眾出遊玩水時,不要疏忽水域安全的重要性,下水前切記「防溺10招、救溺5步」 (體育署提供)

清明連假許多人會選擇戲水活動,教育部體育署特別提醒,民眾出遊玩水時,不要疏忽水域安全的重要性,下水前切記「防溺10招、救溺5步」,為自己及親友建立避險防護網,才能快樂出遊玩不「溺」。

 

連假前夕,臺東出海口傳出一名國中學生因戲水溺水死亡,依據體育署去年(112)學生溺水事件統計,學生溺水原因主要是「戲水」,體育署呼籲學生們注意「未知水域就是危險水域」的觀念。

 

體育署提醒,民眾須謹記「防溺10招、救溺5步」,只要將預防溺水、自救及救人的作法銘記在心,就能有效避免許多憾事發生。防溺的10大招式包括出門前觀看天氣及溫度變化,注意潮汐的變化;選擇合法戲水地點,現場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感到疲累就不應下水。一般而言,湖泊溪流的地形落差較大,因此玩水時需格外小心,建議家長陪同。

 

此外,還應注意戲水三「不」,包含不落單、不長時間泡在水中避免失溫、不在水中嬉鬧惡作劇。更重要的是,應加強仰漂、水母漂等漂浮技巧,如果不幸落水還有自救能力。同時,落水時千萬要保持冷靜,切勿拼命掙扎消耗體力,應舉手呼叫,等待救援。

 

連假後也將進入夏天戲水旺季,民眾下水前應多了解水域安全知識及注意周遭水域安全,家長也可教導孩子們如遇他人溺水,可應用救溺5步「叫、叫、伸、拋、划」,也就是立即大聲呼救(叫),打電話報警(叫),利用竹竿、木條、衣物等延伸物(伸),抛送球、繩等漂浮物(抛),利用船、浮木、救生圈、保麗龍等大型浮具划過去等方式(划),間接進行搭救。

 

體育署表示,學習正確防溺、救溺知識,意外發生時掌握冷靜不驚慌以及保留體力的原則,才能夠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相關水域運動安全知識,可參考教育部體育署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