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寶林中毒案「粿條」可能是禍源 衛福部將訂保存指引

2024-04-01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1日)邀請衛福部針對食安問題進行專案報告,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寶林茶室」中毒案,目前累計有14人檢出「米酵菌酸」陽性,雖然食材方面都未檢出「米酵菌酸」,但「粿條」仍可能是禍源,未來將會訂定食材保存指引,尤其是粿條的保存方法等,提供餐廳業者參考。

 

 

寶林茶室中毒案累計到1日有31個個案,其中2人死亡,5人在加護病房、3人在一般病房,其餘21人返家休養,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表示,目前有14人驗出體內有「米酵菌酸」,並都有食用過粿條,因此源頭可能是粿條,但從現場查扣的粿條等食材,都沒有驗出,可能是有問題的粿條已經用掉,因此除了食材查驗外,包括廚師操作過程或是食材保存有問題導致毒素產生,都是調查重點。

 

立委黃秀芳質詢毒素的產生條件及調查方向,薛瑞元部長也指出,從唐菖蒲伯克氏菌要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除了溫度需要22到33度,應該是再加上其他條件,否則國內不會只有一例,所以除了朝這些方向調查外,未來也會訂定食材保存指引,提供餐廳參考。

 

立委王育敏質詢時指出,許多民眾不敢吃粿條,影響製造業者與小吃業者,部分縣市的營養午餐也禁用,是否有必要?薛瑞元部長說,一般的粿條風險不高,民眾不用恐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