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教授林昶戎,今年初遠赴芬蘭參與Arteles創意中心藝術駐村計畫,創作地景藝術《Spatial Reality(空間真實)》,在冰封的芬蘭湖面埋下一束簡約光線,貫穿冰冷、沉寂的大地,驚艷眾人,林昶戎教授說,希望經由作品,讓觀者靜下來,聚焦、思考,感受人與空間的關係。
廣闊的冰湖中央,一道純粹的光擾動湖面,劃破沉寂的白色大地,如極光般時而出現、時而消失,營造富有詩意的氛圍與深沉的時間關係,寂靜而神秘的美感,彰顯空間的魅力,林昶戎教授作品《Spatial Reality》,透過個人與環境特性、本質和氣氛的互動,展現真實性,讓觀者感受現實與想像之間的交融。
零下20度,雪深及腰,林昶戎教授在冰凍湖面埋下長20公尺的光條,他說,創作過程做了許多實驗與探索,例如透過敲擊了解冰層厚度與安全性、雪覆蓋上燈光的厚度等,天氣變化與融雪都是作品存在的因素考量,此外,低溫環境中,各種攝影器材及電池容易沒電,必須用自己的體溫替器材保暖。
「他們有說大家不要亂跑,但我還是亂跑,當藝術家不能太乖。」來自各國的駐村藝術家都待在住宿處創作,林昶戎教授每天步行20分鐘,獨自穿越厚厚積雪,前往空無一人的冰湖創作,1天2趟、1次工作2至3小時,除需克服極寒天氣,還要時刻擔心棕熊出沒,「一趟回來全身汗,眉毛、瀏海全凍起來。」
歷時1個月的藝術冒險,完成駐村創作《Spatial Reality》,冰冷沉穩的光線,從湖面到天際,貫穿整個空間,讓想像與現實相遇共存,展示對藝術的獨到見解,也向國際展現臺灣藝術能量,林昶戎教授說,現代人生活繁雜、資訊量大,盼藉作品讓觀者沉澱、思考,重新理解人與環境、空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