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4年1次的2/29其實很重要 氣象署親揭原因

2024-02-29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4年1次的2/29其實很重要 氣象署親揭原因

4年1次的2/29其實很重要 氣象署親揭原因

今(2024)年是「閏年」,因此今年2月會多出一天,不少人為此感到好奇,中央氣象署特地親揭原因並說明這一天其實很重要,為了彌補以日記年,每過一年就會比回歸年的時間短少約0.25天的差值,陽曆曆法中規定每4年就有1年的2月必須多1天,該年會有2月29日,而人們把這一年稱為「閏年」。

 

自古人類的活動便與時間息息相關,要計算時間,就需要時間的單位,因此晝夜交替、四季更迭的現象便成為最基本的時間單位,氣象署臺北天文氣象站主任蔡禹明表示,地球繞太陽一週為365.2422天,曆法則是365天實際上會差距0.2422天,以日記年,每過一年就會比回歸年的時間短少約0.25天,長此以往,每4年視行太陽就會落後春分點位置大約1天的時間,因此,為了彌補這個差值,使日期和節氣較為對位,陽曆曆法中規定每4年就有1年的2月必須多1天,該年稱閏年會有2月29日。

 

蔡禹明主任補充,1個回歸年約365.2422天,若一直以每4年加閏1日的方法記年,多年以後就會發現太陽回歸春分點的日期會越來越提早,所以為了更準確的記錄時日,天文學家制定陽曆閏年規則以西曆年份為數,此數為4000倍數不閏,400倍數閏,100倍數不閏,4年倍數閏。若只使用純陰曆「12個月份為1年」,16年後的農曆正月初一,將會落後陽曆約176天,那麼就會發生在夏天過春節的問題。

 

氣象署補充,此舉是為了要讓曆法更接近地球實際公轉太陽的情況,更準確的記錄時日,天文學家才制定了陽曆閏年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