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60年歷史的臺東炮炸寒單爺,民國100年由文建會列入「無形文化資產」,臺東玄武堂致力傳承寒單文化,每年元宵節辦理傳承研習營,今年邁入第12年,教導擔任肉身、砲手及傳砲手技巧,以及基本防護等安全要領,期培訓新血加入團隊,延續享譽國際的傳統民俗文化。
每年元宵節「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齊名享譽國際,其中炮炸寒單爺,由肉身寒單打赤膊、穿紅短褲站上神轎,接受四面八方炮火洗禮,震撼人心,相傳寒單爺是「武財神」,炸得愈多,財運越旺,臺東玄武堂每年辦理國際交換生體驗營,也辦理傳承研習營,號召新血加入,致力發揚並傳承寒單文化。
研習營講師戴廷澄介紹,炮炸寒單團隊分成3組班底,包含肉身寒單、砲手及傳砲手,參加成員須年滿18歲,且需經專業訓練,各司其職、分工合作,才能安全完成活動;他也強調,基於安全考量,現在的炮炸寒單工作團隊防護裝備齊全,也不像早期讓肉身在轎上久撐。
26歲的砲手阿得,兒時就愛玩鞭炮,5年前參加研習營,經專業訓練後加入團隊,阿得說,鞭炮不是點了就放,一定要訓練過才知道怎麼丟,包括拿鞭炮的方式、引線方向都一大學問,「每個環節都很重要,有按照工作模式,就會非常安全」,他也期許這項傳統文化能夠代代傳承,「以後的年輕人不能不知道。」
戴廷澄說,炮炸寒單爺相較其他廟宇活動更具危險性,基本要求更高,目前團隊成員年齡約為40至60歲,希望藉教育訓練招募新血加入,讓享譽國際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