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臺灣白蟻家族再添新成員 興大團隊發表二新種

2024-02-20 發佈 常維鈞(常罡) 臺中
研究團隊--吳佳倩博士生(左)、蔡經甫副研究員(中)、李後鋒教授(右),於標本收藏庫中展示臺灣白蟻新成員。(圖:廖鎮磐)

研究團隊--吳佳倩博士生(左)、蔡經甫副研究員(中)、李後鋒教授(右),於標本收藏庫中展示臺灣白蟻新成員。(圖:廖鎮磐)

白蟻家族又有新成員,追蟻十餘年,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李後鋒研究團隊發表「綠島新白蟻」與「白足樹白蟻」兩個新物種。在臺灣,已知的白蟻家族成員來到五科二十三種。

 

多數人對白蟻的印象,是威脅居家環境的害蟲,但李後鋒表示,臺灣的二十三種白蟻中,會造成危害的僅佔小部分,主要是台灣家白蟻、格斯特家白蟻。臺灣的山林間,分布著多樣的白蟻,是大自然中重要的分解者,也是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次發表的「綠島新白蟻」與「白足樹白蟻」,同屬「木白蟻科」。李後鋒形容,木白蟻家族可說是研究難度數一數二高的一群白蟻。為什麼這麼困難?總共有三大原因。首先,木白蟻比起其他白蟻還要「挑食」,只吃特定濕度的木材,蟻巢四散在森林中的各個角落,而且隱身在木材深處,光是要找到它們的家,就是一大挑戰。

 

再者,它們的蟻巢規模也比其他白蟻小,一巢大約是數千隻,相較會對居家環境造成危害的家白蟻,一巢擁有上百萬的大軍,木白蟻顯得勢單力薄。要採集到工蟻、兵蟻、有翅型等不同生殖階段的個體,再進行分類與鑑定,就更加困難。

 

最後一點,在於必須釐清一百年前的臺灣白蟻分類疑點。一百年後的今天,即使有了DNA分子生物技術輔助,對於物種分類研究是一大突破,李後鋒表示,仍然要累積足夠的樣本才足以進行DNA分析,這段過程沒有捷徑,只能靠著研究人員一點一滴,在臺灣各地努力採集。他回憶,本次發表的白足樹白蟻,第一次是在2007年採集,直到2014年,才收到第二個樣本。前後歷經十餘年,不間斷的在台灣各地尋覓,慢慢抽絲剝繭,終於解開它的身世之謎。

 

本次另一個發表的物種綠島新白蟻,則是於2015年首次採集。李後鋒表示,當年第一次採集到就知道是新物種,同樣受限於過去分類資料的不足,歷經近十年,方能確立它的分類地位。綠島新白蟻分布的地理位置也十分特殊,如同它的名稱,全世界目前只有綠島才能看見它們的蹤跡。本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Taiwania》,李後鋒表示,完成臺灣白蟻命名的階段性工作後,接下來預計推動臺灣白蟻誌書寫與出版計畫,彙整目前所知的白蟻生物學資訊,提供研究人員及一般民眾一部臺灣白蟻研究全方位指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