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每週二下午都會召開例行記者會,除了由發言人主持,常搭配疫情中心主任與防疫醫師兩位一同出席,其中防疫醫師會針對特殊個案進行說明以及衛教,但民眾對於「防疫醫師」一知半解,因此由首席防疫醫師與新進防疫醫師接受專訪,讓民眾更了解防疫醫師的工作內容。
疾管署在每週二都會舉辦例行記者會,往往會有防疫醫師負責解說當週流感、新冠等重症的特殊案例與防疫宣導,主要都是由首席防疫醫師林詠青負責解釋,林詠青醫師也說明防疫醫師主要的任務是哪些,包含傳染病事件調查、傳染病診治指引訂定、傳染病病例審查、申請用藥,以及政策宣導研究交流等五大任務。
在COVID-19疫情資訊尚未明朗時期,當時各國皆派專機自武漢接回國人,我國也不例外,林詠青醫師分享,這個任務自覺最驚險、印象最深刻,自己當時被分配到武漢機場接臺商回國,當時大家都對這個病毒很害怕,但必須完成這個任務,「不是我們去那是誰去?」是身為防疫醫師的職責與使命,然而怕家人擔心也僅說要去出差,直到任務完成回來才坦承,不過在過程中都有做好防護措施。
近日新進女防疫醫師林稜出席記者會後,吸引不少網友的目光,林稜醫師表示,自己雖然出身兒科,但自己對於公共衛生、公共事務與社會議題十分有興趣,也發現這份工作跟臨床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公衛的部分,除了有機動性的疫情調查,參與政策的制定與決策等,對於防疫醫師的機動性、未知性、挑戰性等跟自己的想像與期待很接近。
林稜進入防疫醫師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南下協助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林稜醫師分享,地方衛生局很努力去疫區投藥與噴藥,因此自己是跟著區管同仁去查核,「很像在做偵探的工作」要到處去尋找孳生源、爬梯子去看天溝、趴在地上看水溝等,雖然很有趣但也遇到困境,像是進行家訪的時候時常被民眾拒絕,此時就要以專業的角度跟民眾解釋,避免造成誤會也能完成任務。
疾管署防疫醫師的缺額最多可達35位,據了解目前約有20多位,因此疾管署今年也持續公開招募3名防疫醫師,發言人羅一鈞盼更多有志之士前來投履歷,開放投遞到2月29日,若具有感染科、胸腔科等次專科醫師證書,或具有小兒科、內科、家醫科、神經科、病理科等專科醫師證書,或有公共衛生或資訊相關領域的學位或訓練資歷,願意依業務需要派赴各地區服務者將優先錄取,歡迎各領域醫師都能加入防疫醫師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