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舉辦112學年度第2學期公私立中等學校校長會議,約250位教育人員一同參與。教育局表示,會議核心目標在於深化教育溝通,透過專題講座的分享與交流,讓與會者一同思考如何以有品質的決策溝通,營造溫馨的親師生關係,為校園注入更多溫暖與活力。
教育局局長湯志民在校長會議上說明北市113年度教育政策施政方針,並表示,國高中階段是孩子身心轉變最為劇烈的時候,關懷的重點不只有課業,期望學校能重視親師溝通,因此教育局113年將擇國中學校試辦「親師交流道」,在校園設置親師交流教室,進行親師交流,促進親師雙方了解,增進彼此對孩子教育的共識,進一步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與生活適應。
另外,湯志民局長指出,針對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學生,學校將可申請心理諮商師到校服務,並補助每校最高5萬的校園醫療入校服務計畫經費。此外,為支持學校輔導工作,校園醫療入校服務計畫自113年度起納入國小階段,擇定學生人數達1000人以上的國小優先試辦,讓有需求的國小學生也可以獲得額外的協助,所遭遇的議題可以由小獲得解決,避免延伸國高中階段。
湯志民局長也再次強調教育應回歸本質,以學生為中心,帶動正向教育力量,重視學生全人教育,除了學科以外,更要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人格養成、生活能力與人際交往,並持續推動人文實踐關懷措施,包括加強家庭教育、重視多元文化教育、安排與鼓勵學生參與藝文活動,培養藝文涵養等。
教育局表示,本次校長會議規劃兩場專題講座,分別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終身榮譽教授毛治國講授「領導者的決策力與執行力」,強調領導者精準執行決策的重要性;關係動力學學院創始人夏惠汶博士以「從關係動力學談如何在校園親師生關係營造愛的流動」為主題,帶領校長探索「關係動力學」,了解如何在人際互動中置入巧思,如何具體描述無法言喻的情感與關係。
此外,興雅國中校長劉增銘以「有溫度的校園營造-傾聽與對話親師交流道」為題,提供多個有效溝通的策略,如「掌握學校教育本質,發揮行政服務教學理念」與「建立對話機制,暢通溝通管道」等,期望以人文力量打造永續、卓越的師生教學品質,迎來溫暖校園,培育新世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