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偏鄉小校的教學品質,進而帶動招生率,臺灣素養教育協會為偏鄉學校打造的「未來素養學堂計畫」,首創「24H 教育松」,今年推動「偏鄉教育 2.0」,攜手偏鄉學校的教學團隊,跨域實踐素養教育,推動第4年帶動需學習扶助學生人數減少8成,多數偏校招生成長1成,以偏鄉成為轉型與創新的起點,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臺灣素養教育協會由臺灣大學教授葉丙成、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發起,有鑑於少子化下偏校面對廢校危機,計畫不只希望提升學生學力,更要攜手偏校提升教學,吸引學生與家長的認同,帶動招生成果。臺灣素養教育協會理事長葉丙成表示,少子化下的臺灣,每位孩子都都是支撐臺灣未來的關鍵,偏鄉孩子教育值得我們優先來關懷。除了這4年在偏鄉扎根素養教育,也計畫在今年開始將 AI 教育融入數位學習資源中,讓臺灣下一代都能應對 AI 時代帶來的巨變。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表示,偏鄉教育改變的契機就是陪伴,目前已有50所學校參加未來素養學堂,期待一起努力善用閱讀雙素養,培養紙本閱讀和數位閱讀能力,接住孩子與未來。
第三屆入選典範學校的桃園市新屋區社子國小校長賴美娟指出,校方和老師努力引進閱讀素養前沿教學,提升教學品質,明顯看到學生閱讀能力提升並帶動全科進步。在推動部分,以小校的優勢,增進師生的互動,一個教室內有3位老師,一位擔任主要教學,另兩位可以協助學習落後孩子進行個別指導;此外,跨年級學生一起上課,增進同儕互動。
去年獲得師鐸獎的臺南市七股區樹林國小教學組長楊易霖表示,學校推動計畫邁入第4年,近年因為七股工業區開發帶動就業人口,家長評估了大校和小校的優缺點後,發現小校對學生照顧更多、也更積極引入數位素養資源,情願特地從市區開車送孩子來就讀,讓學生數成長了 50%。
本次第四屆教育松通過決選的14所偏校,10所「素養教育典範學校」包括桃園市樹林國小、北湖國小、宜蘭縣永樂國小、南投縣原聲國中小、彰化縣埤頭國中、三條國小、雲林縣東興國小、臺南市菁寮國小、臺東縣大武國小、金門縣金寧國中;「4所素養教育種子學校」則是新北市三芝國中、桃園市大坡國中、苗栗縣蓬萊國小、屏東縣餉潭國小,未來一學期實作後將有望提升為典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