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更多

科博館全新《奇幻自然》展 奔跑動物標本超吸睛

2024-01-19 發佈 常維鈞(常罡) 臺中
近4公尺巨大「機械魷魚」

近4公尺巨大「機械魷魚」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迎來生命科學廳的華麗轉身,全新常設展《奇幻自然》,展區規劃5大主題,其中有身長近4公尺,可手動操作的機械魷魚,吸睛又酷炫。

 

2024年開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迎來生命科學廳的華麗轉身,全新常設展《奇幻自然》即日起開幕,展區規劃5大主題,由科博館內近20名研究人員共同策劃,深入淺出呈現自然界的規則與奧祕。踏進展場首先映入眼簾是一件逾400歲的巨大臺灣雲杉標本,觀眾可在體驗區用嗅覺、觸覺感受它的氣味及紋理,還有身長近4公尺,可手動操作的機械魷魚,吸睛又酷炫。

 

教育部林明裕政務次長表示,科博館《奇幻自然》常設展區位於生命科學廳地下1樓,展區面積253坪,這次更新由中央補助新臺幣5000萬元,從規劃評估、設計提案凝聚20名共同策展人、知名御匠設計公司及其合作團隊心血,歷經3年多溝通琢磨,才將它的前身《數與形》改頭換面。

 

策展召集人、科博館展示組郭揚義博士分享,《奇幻自然》包含5單元:〈哇自然!嗨科學〉、〈圓不圓:蛋科學〉、〈動一動:生物力學〉、〈追呀追:計算與行為〉、〈說故事:探索自然,發現科學〉,細緻介紹自然界的多樣性、形態、功能、行為和科學探究,觀眾可盡情探索琳瑯滿目的科學故事。

 

〈動一動:生物力學〉邀請標本藝術家黃雯杰,以特殊手法再現動物活靈活現的奔跑姿態,展現力與美。此單元還有一隻近4公尺巨大「機械魷魚」,由臺灣展示互動設計師施和夫、海洋生物學家黃興倬博士合作設計,觀眾滑動任一轉盤即操控魷魚的不同部位,藉此了解海洋生物的游泳原理。

 

科博館長焦傳金指出,博物館常設展一般會展出10年至20年,拜科技所賜,如今學界每隔幾年就可能「發現新物種」或「建立新理論」,因此展示櫃特別設計成「前開式」,方便未來依據學術發現與時俱進、即時更新展品或標本,也能配合講座或導覽需求與觀眾互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