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讓社會各界與家長憂心,教育部已經提出強化高關懷學生中介教育、建立高關懷輔導機制與校園違禁品例行抽查、緊急抽查等檢查機制。不過國教行動聯盟則指出,少年保護官沒有發揮輔導作用,且《少年事件處理法》對曝險少年的定義過於狹隘,呼籲應讓少保官有相關背景,並且擴大少年輔導委員會的服務案量。
從少年觀護所出來的學生回到原校上課,卻持刀攻擊別班學生致死,非行少年的保護出了什麼漏洞?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少年保護官沒能發揮專責輔導效用,因此學校無從對接配合觀護處遇。
因此國教盟強烈建議少年保護官需要有社工、心理、輔導、犯防相關背景才能適任輔導工作;少年保護官與少年調查官需要分工明確,讓保護官能確實的與學校對接個案;少年保護官要能對個案有完整評估,也需提供他社工師 心理師與毒品防治專家等專業人才資源給予協助。
另外,國教盟也主張《少年事件處理法》對曝險少年之定義過於狹隘,並且樣態也已改變,如108年修法前包括「常與有犯罪習性之人交往者」、「經常出入少年不當進入之場所者」、「參加不良組織者」等樣態均未列入,需要立刻修正。建議以個案評估的方式處理。也建議少年輔導委員會目前只輔導保護管束不到一成的個案實在太少,應擴大協助的類型與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