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展現外籍學生學習華語文的成果,國父紀念館舉辦第50屆「外籍學生華語文演講比賽」,今年共有15國、20所大專校院的68位外籍學生參加,由目前就讀臺灣大學的美籍學生麥震洋,勇奪本屆冠軍。國館王蘭生館長表示,演講比賽的最初意義是為了鼓勵青年發聲和表達,現在已成為年輕外籍學生透過華語來陳述對臺灣的想法和期望。
國父紀念館王蘭生館長表示,「外籍學生華語文演講比賽」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迄今邁入第50年,幾乎與國父紀念館同年齡,走過半世紀仍歷久彌新,深獲外籍學生的喜愛,雖名為比賽,但就像是一個派對場合,大家以愉快輕鬆的心情來分享。此外,演講題目的設定也很有意思,包括「給人讚美還是批評」、「我看臺灣的選舉文化」、「身分證上需要有性別欄別嗎?」、「AI對人類的影響」及「我來臺灣最驚訝的一件事」等,由參賽者任選一題作5分鐘左右的演說,題目除了符合社會脈動外,也讓外籍生分享他們眼中的臺灣和臺灣文化,並反思自身如何對應社會。
榮獲本屆冠軍的美籍學生麥震洋,目前在臺灣大學學習華語,他以「給人讚美還是批評」為題進行演說,內容提到無論是讚美或是批評,最根本要探討的核心問題,應該是讚美者和批評者心中的真正動機到底是什麼,而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實在是博大精深,他認為,如果想讓對方接受批評和讚美,就必須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麥震洋今年暑假獲得獎學金補助後,申請到臺灣大學當交換生,參加演講比賽是為了展現他對華語文漢臺灣的熱情,能獲得冠軍和獎金2萬元,是他到臺灣最驚訝的事。
評審委員陳彥豪教授表示,演講的場合和時機對於演講的內容和風格有重要影響。其次對於演講者的表現,從詞彙用字到發音的聲調、語法掌控、語意精準和用語對象都是評判演講品質的重要指標,這五個因素的有效應用能夠幫助改善語言表達能力。
國父紀念館表示,今年參賽學生來自泰國、越南、日本、德國、澳洲、韓國、義大利、印尼、英國、美國、加拿大、丹麥、波蘭、印度及斯洛維尼亞等15國,68外籍生歷經長達6小時的緊張賽程,由評審委員陳彥豪教授、陳立元教授、張美玲教授與張金蘭教授審慎評定後,公告得獎名單,現場並頒發獎狀和獎金。第一名麥震洋國立臺灣大學(美國)、第二名諾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國)、第三名譚翔達國立臺灣大學(美國)、第四名林秉恩國立臺灣大學(美國),還有其他6位優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