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肺癌成新國病 專家呼籲設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

2023-11-19 發佈 廖南瑛 臺北
中研院楊泮池院士攜手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免疫暨腫瘤醫學會、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台灣醫學會與多位重量權威學者,首度發表台灣肺癌防治共識,喊出三大肺癌防治目標。

中研院楊泮池院士攜手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免疫暨腫瘤醫學會、台灣肺癌研究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台灣醫學會與多位重量權威學者,首度發表台灣肺癌防治共識,喊出三大肺癌防治目標。

肺癌已連續19年為我國死亡人數最多的奪命腫瘤,不僅對國人健康造成巨大威脅,也對醫療健保造成沉重負擔。對此,國內肺癌權威、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攜手六大醫學會,首度發表台灣肺癌防治共識。楊泮池院士呼籲,政府應設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整合行政資源、加大肺癌防治力道。

 

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表示,根據國健署今年發表資料,肺癌已超過大腸癌,發生率成為癌症裡面最多的,它的死亡率最高、用掉健保最多的資源,最主要是因為一半的病人診斷都已經在晚期,即使經過昂貴的治療,結果仍不好,所以要達到肺癌的防治目標,最重要是要讓大部分的病人在早期診斷,減少第四期病人、增加第一期病人,存活就會更好。

 

楊泮池院士說臺灣三分之二的肺癌病人並沒有抽菸的病史,針對另外三分之一的抽菸民眾,國健署從去年7月1號起啟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針對抽菸、有家族史的族群,可以偵測到85%的早期肺癌,挽救許多家庭。

 

楊泮池院士說,台灣肺癌成因為多面向,不能像過去一樣,只透過單點的預防,而是要將各點串連成有力的防護網,因此需要跨部門的合作,針對不同期別肺癌擬訂不同策略,透過設置國家級肺癌辦公室整合和運用行政資源,串接預防、篩檢到治療,協助全面性改善肺癌的預後。並鎖定三大目標,期盼在2030年前達成「一期癌診數倍增」及「肺癌五年存活率倍增」目標,另針對晚期肺癌患者現仍佔所有肺癌患者的六成,應加速接軌國際標準治療,目標五年內達成「晚期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倍增」,展現政府對抗新國病的決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