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為「文化體驗教育計畫」東區輔導研發平台,已連續五年協助花蓮縣及臺東縣藝文工作者及團隊,開發特色教案。計畫主持人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萬煜瑤教授表示:除了在地原民工藝設計、文化資產外,還有結合山海特色的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課程、攝影觀察、生活應用、數位花窗創意與考古主題推理劇場等,不僅推展文化內容體驗的深度,更逐步建立屬於東部在地教材的代表意義。
「好希望學校每天都是這樣有趣的課程!」這是文化部自106年開始推展「文化體驗教育計畫」,來自花東地區學童們最動人的回應。臺灣豐厚的文化內容與藝文特色,在今年度東區19個團隊與輔導平台的巧思轉化下,研發成為有趣的體驗教案,進入偏鄉校園、街坊鄰里及部落社區活化教學,引導學生重新學習文化感知與生活價值。為擴大推廣計畫效益,今年度於11月11日(六)移師至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計畫成果博覽會」,讓更多社會大眾能看見優秀實踐內容。
今日除了指導單位文化部與主辦單位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代表親臨外,也廣邀在地藝文工作者、團體及花東地區國中小教師共聚一堂,實地瞭解課程內容與觀摩課程成果,更有DIY活動讓來賓體驗藝團研發的教學內容,並聽取明年度計畫推廣說明會,期盼未來雙方有合作的機會,串連起花東的文化教育資源。
萬煜瑤教授說:藉由教育培力平臺架構,推動花東地區的文化體驗教育,將東臺灣多元的文化內容與藝術美感,整合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心教學指標,讓文化種子於學童心中生根發芽,也達成國立東華大學積極投入地方教育、文化、社區等工作的推廣服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