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從孩子視角看見臺灣的美好 第7屆「看見家鄉」影展13部作品首映

2023-10-28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看見家鄉,永續豐年」舉辦成果發表會,從孩子的視角看見臺灣的美好

「看見家鄉,永續豐年」舉辦成果發表會,從孩子的視角看見臺灣的美好

臺灣看見家鄉推廣教育協會辦理「看見家鄉,永續豐年」計畫邁入第7年,今年以「故事遊樂園」為主軸,希望陪伴孩子親近生長的土地,透過相機和空拍視角訴說家鄉的故事,共有7個基地學校、6個回流團隊參與,今(28)日舉辦成果發表會,透過13部影片的首映,從孩子的視角看見臺灣的美好。

 

臺灣看見家鄉推廣教育協會理事長蒲彥光表示,今年13部影片都是屬於自己家鄉記憶和技藝,在普遍工業化的後現代,是值得好好珍惜和感謝。除了帶著小孩訴說家鄉的故事外,協會也持續推動國際化,與大愛電視臺合作拍攝《全球暖化》議題影片,參加德國慕尼黑兒少影展競賽,未來也將持續推動與馬來西亞P Lab合作交流,透過經驗傳承,讓「看見家鄉」向海外延伸。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高級管理師許雅芬表示,「看見家鄉」帶著孩子親近土地進行探究學習,7年來培養了很多的小導演,也留下珍貴的影片資源,目前教育部已和團隊合作,將這些影像紀錄專長和影片資源,轉化成108課綱的素材,這些影片也將收錄在教育部因材網,讓親師生善加利用。

 

來自高雄壽山國中團隊的作品《憶起港都——哈瑪星》,藉由上一代長輩的回憶,訴說早期哈瑪星的樣貌,以及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與今昔的產業發展的變化和轉型。成員林佳樂的奶奶擔任影片中的主角,起初奶奶因為害羞而不願意上鏡頭,最後在孫女的說服下,在鏡頭前回顧在地的發展歷程。位於高雄壽山附近的哈瑪星聚落,依山傍海,由日語(はません,Hamasen)發音而來,是日治時期為了修建打狗港,填海造陸而成。林佳慧表示,哈瑪星在奶奶那一代是以漁業維生,目前發展觀光業,期望透過影片讓更多人認識這個逐漸沒落的文化古城。

 

今年的13部影片依然飄散著濃厚的家鄉味,像是以百年二鹿的小鎮美味鳳眼糕,帶出文化傳承的彰化縣鹿港國小作品;芳苑國小則分享家鄉特產「花生」與「蚵」。也有影片從產業觀點出發,雲林縣新生國小記錄農村媽媽勞動的身影,東引國小探索單人漁船作業的辛酸與希望;臺南市大社國小以宋江陣為主題,看見社區民眾的宗教信仰。臺灣看見家鄉推廣教育協會表示,孩子透過影像說故事的同時,重新整理對家園的觀察,從編織故事的過程中,啟發創造力,產生對家鄉人事物的關心。

 

多年來贊助「看見家鄉」計畫的永豐銀行董事長曹為實表示,透過這項公益計畫看見孩子們的改變,期望更多孩子能愛上自己的家鄉,發掘身邊美好的人事物,並運用影像讓全世界看見臺灣的美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