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學今天(25號)舉辦「原織原味」原民週系列活動,除了由校內原住民族學生表演傳統歌舞,同時舉辦原民美食展及傳統服飾展。攤位販售和募款所得經費,將用於偏鄉服務。讓今年原民週活動,兼具文化體驗和公益服務的雙重意義。
原民週活動由臺北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原住民之友社合辦,由於經費有限,新北市政府原民局也補助部分經費。整場活動由校內職員帶著原民生規劃、設置,引領大家探索臺灣原住民族的多元文化。
活動由原友社學生帶來排灣族、布農族、泰雅族及太魯閣族原民組曲暖場,現場另設有攤位,販售麻糬、香蕉飯、竹筒飯、小米酒和各種風味獨特的原民美食。校內職員和同學拿著竹筒飯在地上猛敲來掰開竹筒,體驗著吃竹筒飯的樂趣。另外,在行政大樓一樓的族服靜態展,陳列原住民族傳統服飾,不同族群有各自的代表色,服飾上每個配件也分別有著固有的文化義涵。這些族服都是由學生特地返鄉取來,族服上掛有說明牌,介紹各族服裝特點。
來自泰雅族、負責此次偏鄉服務的活動總召宗晨光說,目前原友社正積極募集經費,前往屏東縣來義鄉文樂部落和文樂國小,進行偏鄉服務和國小冬令營。他們準備在部落進行長期的深耕計畫,透過寒假的育樂營、參與部落祭典、與族人互動相處等,將自身融入在文樂部落中。統計目前募款金額,宗晨光說,整場偏鄉服務活動大約要20萬,原民社同學除了自己掏腰包,也積極和各界募資,現在已募得約三分之一的經費。後續還要把活動計畫書送給相關基金會,希望能募集更多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