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並保存本土語言文化,國立臺灣圖書館規劃一系列臺語、客語漢詩推廣活動,自即日起到11月3日在館內舉辦臺灣漢詩發展與吟唱推廣特展,也將陸續舉辦系列講座、學生漢詩吟唱競賽,希望帶動民眾與學生以本土語言吟唱漢詩的風潮。
國臺圖「一口氣吟了1000年—2023臺灣漢詩發展與吟唱推廣特展」開幕活動,邀請新北市北新國小、臺北市百齡高中學生分別以臺語、客語帶來漢詩吟唱的表演,國臺圖今年七月進行漢語吟唱教師培訓,鼓勵將漢詩吟唱融入學校課程,短短兩個月,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水準,出席活動的立法院院長游錫堃、教育部部長潘文忠給予肯定。長年推動臺灣漢詩吟唱的游錫堃院長表示,很高興看到中斷72年快要失傳的臺灣漢詩吟唱,能再次獲得重視,臺灣在日治時期有超過200間的詩社,但是推行國語政策後,讓本土語言沒落,現在有了國家語言發展法,加上能透過教育之力推動,讓臺灣漢語吟唱能逐漸復興,令人欣慰。游錫堃院長現場特別吟唱〈意難忘〉及〈水調歌頭〉,獲得熱烈掌聲。
潘文忠部長則表示,臺灣三百年前就有漢詩吟唱,但過去無法在學校教學,缺乏機會,現在透過國臺圖培訓教師、舉辦特展與競賽,可以帶動在本土語言課程中教學,相信透過趣味方式,以客語、臺語吟唱漢詩,會讓小朋友感到有趣,未來教育部也會持續努力復振臺灣文化,也請各界一起打拼。
國臺圖館長曹翠英指出,特展整體視覺由繪本作家楊阿步採用活潑的筆觸與設計、搭配國臺圖珍貴的舊籍館藏照片,展現漢詩源遠流長的歷史,並呼應特展主標「一口氣吟了1000年」,拉近古典漢詩與當代民眾的距離。
展覽邀請臺文研究者黃震南老師擔任策展顧問,以時間長河的概念,引領民眾從明鄭、清領、日治、戰後等各個時期到現代,飽覽臺灣漢詩的起源與發展。展覽中除了介紹漢詩,也呈現各時期著名詩人、詩作及詩社及與漢詩相關的小知識。展覽也由洪世謀老師、洪淑珍老師及黃震南老師親自錄製不同唱調的吟唱方式,民眾參觀時可掃描展場上的QR code聆聽吟唱漢詩之美。
民眾也可以透過展覽現場的MV,欣賞洪世謀老師及李竺芯演唱的「將進酒」,從不同世代、兩種版本的演唱風格,領略臺灣漢詩「舊是新」的傳承精神與無限可能。
「一口氣吟了1000年—2023臺灣漢詩發展與吟唱推廣特展」自即日起日到11月3日在國臺圖1樓臺灣藝文走廊展出,除了特展外,國臺圖也將在在10月20日、10月27日及11月3日分別舉辦臺灣臺語、客語漢詩吟唱推廣講座,此外,也將在12月16日舉辦「2023年臺灣臺語、客語漢詩吟唱競賽」,競賽從10月19日至11月2日開放全臺國小、國中、高中在校生參加,歡迎上國臺圖網站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