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從民國96年起推動學海計畫,選送青年學子出國研修、實習,歷年累計受惠學生已達4萬8356人,獲補助學生前往國家更多達87國。其中,中正大學學生冀郁文到德國研修,見證因敘利亞戰爭、俄烏戰爭到德國生活的難民,是如何努力適應環境,交流也讓她反思在臺灣的生活,是多麼值得珍惜。
國立中正大學學生冀郁文到德國耶拿大學研修。耶拿大學為德國歷史悠久的大學,培育許多著名科學家及思想家,是高科技工業與傳統哲學氛圍並存的大學城。冀郁文分享,在與當地學生進行半年的語言交換,她實際瞭解當地生活方式及教育體制等。
最特別的是,她在機緣下認識一群因敘利亞內戰、阿富汗戰爭等因素,不得不隻身前往德國的難民朋友。在德國完善的難民政策下,他們許多人已經能說上流利德語,並在德國有穩定的工作,與從媒體獲得的難民印象不太相同,更體會到不要受限刻板印象、實際交流可能認識世界的不同面貌。
冀郁文分享,多數德國人都非常關心政治,公民參與度讓人驚艷,在COVID-19疫情期間,幾乎每週一都有集會,一同呼籲政府調整防疫政策。而在俄烏戰爭期間,也有許多城市有公民聲援活動,她也親眼感受戰爭帶來的物價飛漲,並體悟在臺灣的安穩、和平,如此可貴且須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