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到隔年2月是小花蔓澤蘭的開花結實期,在9月前移除小花蔓澤蘭是最好的防治時機。為了保護臺灣本土生態環境,東勢林場遊樂區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中分署合作,攜手民間公司、團體今(16)、明兩天在東勢林場遊樂區舉辦「移除小花蔓澤蘭推廣活動」。
小花蔓澤蘭原產於中南美洲,為了要爭取陽光會攀爬到其他植物上面,造成被攀爬的植物因纏繞覆蓋無法行光合作用,導致缺乏養份而亡,是大自然的生態殺手,也是俗稱的「綠癌」。東勢林場遊樂區業務經理許仁財說明,因為小花蔓澤蘭具無性繁殖能力且其蔓莖的生長速度極快,因此以人工方式將小花蔓澤蘭的根部挖(拔)除,是避免它藉由旺盛的繁殖能力重新生根最有效的方式。這兩天活動所清除的小花蔓澤蘭,將由林業署臺中分署購回並製成有效防治小黑蚊的醋液,讓有害的植物搖身一變成為天然防蚊液,使滿山遍野的外來入侵植物,有了利用價值。
參與活動的民眾說,今天才知道原來清除下來的小花蔓澤蘭可以賣錢,清除過程中也發現只要曬得到陽光的地方,小花蔓澤蘭就會攀附纏繞在其他植物身上生長,數量非常驚人。和父母一起參與活動的小朋友則說,拔除小花蔓澤蘭有助於減少對在地原生植物的危害,而且透過導覽人員的講解也認識更多的生物,是很有意義的事。
東勢林場遊樂區也呼籲民眾響應小花蔓澤蘭防治月,一起加入拔除有害外來種小花蔓澤蘭行列,以維護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為臺灣的本土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