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經典重新來敲門 人社科學讓科技更具人味

2023-09-05 發佈 劉文珍 臺中
經典重新來敲門 人社導論5日在臺中女中舉辦開業式

經典重新來敲門 人社導論5日在臺中女中舉辦開業式

希望年輕學子及早接受人文社會的知識浸潤,受到疫情影響而暫停的「人文社會經典導讀」實體課程5日在臺中女中重新啟動。教育部長潘文忠在開幕式中強調,數位科技影響人類之際,對人的關懷仍是核心價值;科技加上人文,不只方便、快速超越,也更有人味,這也是人文社會科學在學習發展中十分重要角色。

 

教育部長潘文忠在開幕式中表示,科技資訊席捲全球,希望同學有更多機會接觸人文社會科學參與機會。課程從經濟、心理、歷史以及文學等與人類生存重要的核心領域學科知識進行人才培養計畫內容;臺中女中人社班成立超過15年,過去開設基礎導論、經典導讀在在關心在地人文,課程豐富有趣,像是超越理科太太,指的是人文社會科學可以主導人類面對全球重要議題,思考人類長久發展的人文或環境。

除了人社班外,潘文忠部長進一步指出,108課綱也鼓勵多元選修,他希望同學在未來生涯發展不只在專門領域,跨域的理解與了解,更能強化同學未來發展視野。

潘文忠部長強調,在數位科技資訊對人類影響之際,對人的關懷仍是十分重要,科技加上人文,不只方便,快速超越,也更有人味。這是人文社會科學在學習發展中扮演十分重要角色。

「人社導論 經典重新來敲門」課程中,中研院朱敬一院士「未來50年,你想學什麼」為題進行導論。課程之前,朱敬一院士提到,人文社會科學班很重要的內容是「經典閱讀」,像音樂類,貝多芬第九號是經典,歷史來說,司馬遷的史記就是經典,而文學類則以紅樓夢為經典,經典在人文社會知識中是重要角色。

他說,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沒有實體課程,他印象深刻的是看著螢幕上課,講笑話同學都不會笑,同學老師之間都沒有互動,課程十分無聊。他希望透過課程找回力量,將動能帶起來,讓人文社會課程不受疫情影響。

5日在臺中女中一同參與「經典重新來敲門」課程的學生包括臺中女中、臺中一中、彰化女中以及文華高中學生。參與課程的臺中一中林柏佑同學非常有自己的看法,他說,臺灣理工速迅堀起,缺乏人文素養,希望透過課程能增進自己人文視野的機會外,也能看到不同學科的內涵,不會讓社會成為不會思考的怪獸。

在臺中女中舉辦的112學年「人社導論 經典重新來敲門」課程,由擔任教育部「高中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計畫主持人,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長陳志柔主持,他表示,今天的課程是高一導論課程,由中研院朱敬一院士號召14個經典閱讀課程,以及4位院士組成112學年度課程,目標培養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研究人才。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