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記者節頒發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 教廣黃柏諺關注回收議題獲特優

2023-09-01 發佈 張毓芹 臺北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黃柏諺以「在回收場消失之後」獲特優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黃柏諺以「在回收場消失之後」獲特優

112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選在九一記者節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平面新聞報導、廣播與電視新聞報導等獎項,國立教育廣播電臺黃柏諺以作品「在回收場消失之後」,討論拾荒者權益、資源回收體系與都市環境發展議題獲得廣播新聞報導獎特優。

 

頒獎典禮同時舉辦「112年記者節慶祝大會」暨「第29屆第3次會員大會」,主辦單位臺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郭慶璋祝賀記者節也恭喜得獎者,他表示,今年參賽作品主題多元,涵蓋人口議題、老化長照、無家者居住革命、弱勢交通、移工足球等,呈現手法不落俗套,具創新性,充滿令閱聽人耳目一新的新體驗。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黃柏諺以「在回收場消失之後」拿下特優,作品報導台北市萬華區最後一間地方回收場「光耀五金行」關閉之後,粗估至少有兩百位拾荒者的生活受到影響,而一間地方回收場的消失,開啟了拾荒者權益、資源回收體系與都市環境發展的討論。

 

黃柏諺說,「製作專題過程常不斷思考,如果有一天真的住在回收場隔壁,自己會接受嗎?這個問題背後其實隱含著犧牲,犧牲一方讓環境變得更加和諧,或許有人說為什麼要忍受回收場的氣味與髒亂,卻忘記去思考,回收場真的沒有辦法變乾淨嗎?也真的無法與住宅區共存嗎?」

 

黃柏諺提到,其實是可以共存的,關鍵就是聽見第一線回收場跟拾荒者的聲音,也期待透過這個報導讓更多人關注回收的議題。

評審對黃柏諺作品給予肯定並表示,作品兼顧環境生態、拾荒者權益、資源回收運作和都市景觀與治理多重視角,相當真實且深刻完整。

 

今年的「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共計收到參賽作品174件,包括平面新聞報導55件、廣播新聞報導24件、電視新聞報導95件,廣播新聞類的得獎作品還有警察廣播電臺臺北分臺林夢萍「接送延續愛 不再有遺憾」獲優等,佳作為中央廣播電臺曾國華的「一場台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系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