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及罕病新藥價格昂貴,要納入臺灣健保給付以及審查速度常常趕不及患者需求,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預計在明年1月將設立「醫療科技評估」專責單位,配合平行審查同步上路,目標針對「未滿足醫療需求」的新藥引進速度縮短到一年左右,另一方面,也將爭取預算成立新藥基金,有別於現行健保總額限制方式,用更彈性的預算來納入新藥。
癌症與罕病治療新藥收載健保給付動輒得花上700多天,為了加速新藥審查,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將從三個方向來執行,首先是加速流程,對於某些臨床缺口藥物或突破性新藥將採平行審查,跟食藥署合作加速縮短在一年左右可以核准通過;第二為在藥物收載的時候能夠有好的成本效益評估報告,因此規劃要成立專責單位,專門來執行醫療科技評估(HTA),同時來輔導業者提交藥物經濟相關評估報告,讓審查過程可以更快速;第三就是大家所關心的基金,有別於現行健保總額限制,希望能夠有更彈性的預算來收納突破性或臨床缺口藥物。
健保署表示,將參考英國NICE國家健康照護卓越研究院模式打造臺灣版NICE,搭配食藥署平行審查,未滿足醫療需求藥品上市後,希望審核能縮短至1年內納入給付。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臺灣今年通過3個暫時性支付新藥,1年藥費約10幾億元,預計未來新藥基金需編列至少100億元,其中2億元為行政費用。另外,健保署也已經向行政院爭取預算,預計明年1月成立專責辦公室,力拼4年內成立行政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