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預計以1億元的預算,推動「擴大圖書館電子書計次借閱」政策,促進電子書產業發展,但出版業者今天召開記者會,呼籲文化部研議將買斷式電子書納入補助範圍,同時試辦中的「紙本書公共出借權」也務必要延續,並擴大到六都的地方圖書館,才能真正帶動出版業發展。
立委邱志偉偕同出版公協會代表及專家學者,為公共出借權相關政策提出建議。邱志偉委員表示,「紙本書公共出借權」2022年補償酬金僅發放29萬多元,比2021年的40萬多元減少近10萬元,執行成效確實不如預期,但是「公共出借」國際上行之有年,文化部不應該放棄這項政策,更應該將目前「紙本書公共出借權」只在國立台灣圖書館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試辦的作法,擴大將六都的圖書館都納入,擴大補助。
圖書發行協進會理事長李再星表示,文化部此次電子書計次借閱補助政策立意良善,但是圖書館的電子書採購模式分為買斷與依讀者的閱讀計次付費,文化部本次的補助政策只有計次才有,呼籲應該將買斷的電子書納入補助範圍,才能有助於出版產業發展。
出版業者也建議,文化部應該協調各地方書館,公開分享電子書的借閱資訊,並成立「電子書零售觀察小組」,分析讀者樣貌或借閱書籍品項,作為出版業及政府政策調整參考。
文化部人文出版司司長楊婷媜回應指出,文化部在推出電子書計次服務政策上,除了圖書館的計次服務擴大加碼外,也推出優化圖書產業作法,要求圖書館採購書籍要讓出版業拿到七折以上的費用,兩個方案將在九月施行,並已獲得縣市支持與響應。
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副司長顏寶月則表示,公共出借權是文化部鼓勵文化創作者所提出的政策,目前兩個試辦的國立圖書館是由教育部管轄,未來會將相關的數據提供文化部參考,未來是否擴大到地方圖書館,教育部是配合機關;另外,教育部也建議成立公共出借權的專責單位,會更有效的協助出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