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12)日慶祝成立29周年,包括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教授、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以及長期共同參與保肝、護肝的醫界和各界人士齊來慶生。許金川董事長表示,「全島一肝—全民腹超總動員」是目前肝基會積極推動的目標,也是肝病防治的最後一哩路,希望全島大家一起來保肝,參與「今年超了沒?」的活動,以實際行動消滅肝病。
臺灣過去每5個成人就有1位是B肝帶原者,1986年宋瑞樓教授擔任衛生署肝炎防治委員會主任委員,推動臺灣新生兒全面注射B肝疫苗。宋瑞樓教授在1994年成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推動免費肝病篩檢,踏遍全臺各地,從本島到外島,期望透過免費肝病篩檢,提醒國人對沉默的殺手「肝病」重視。
肝基會今年也特別透過臺灣警政單位協尋,找到1984年推動初期曾參與為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的護理人員吳琬玉女士。遠從臺中到臺北參加肝基會29周年慶的吳琬玉女士表示,自己當年只是一名護理人員,在省立台中醫院的嬰兒室及產房工作,但近40年後,回憶起這段往事,真心想對當年政府、專家、學者、教授們表達由衷的感謝。因為他們的研究付出和遠見,讓臺灣新一代年輕人的B肝帶原率從10.5%下降至1%以下,自己的兩個孩子也在1985年及1987年陸續出生,接受B肝疫苗注射,深受其惠,如今也都平安健康長大結婚生子,下一代可望不再受B肝病毒戕害。
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教授表示,29年來在肝基會的努力下,肝病擺脫國病的標籤,慢性肝病和肝硬化也退出國人10大死因之列,位居第16位,但臺灣每年仍有1.2萬人因肝臟疾病而死亡,其中有7千人死於肝癌、5千人死於肝硬化,主要原因就是肝臟器官沒有痛覺神經,病患多是等到身體有狀況才就醫,經腹部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肝臟有腫瘤或異狀,但已經是為時已晚。為了讓遺憾不再發生,肝基會在2021年3月起推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劃」活動,陸續串聯全臺醫院舉辦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期望全島一肝、遍地開花。許金川教授呼籲,成年人無論是否罹患B型肝炎或C型肝炎,每年至少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如果發現肝臟腫瘤才能及早治療,期望能將肝病從臺灣移除。
出席肝基會29周年慶的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為了讓國人遠離肝病威脅,健保從106年起投入400多億元經費在肝病防治,包括將肝病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109年起推動45歲以上民眾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免費篩檢服務,累計已有500萬人接受篩檢。肝基會在29周年慶祝會上也頒發優秀學術論文獎、學術研究獎助金,鼓勵年輕學者從事研究,促進醫療進步發展,包括李伯皇教授榮獲宋瑞樓教授醫療貢獻特別奬、張美惠教授仍獲宋瑞樓教授傑出研究特別奬。
肝基會表示,團隊仍將一步一腳印,繼續為臺灣的肝苦人圓夢,籌建專屬的「肝病醫院」、「肝病醫療中心」,也期盼更多好朋友加入「全島一肝—今年超了沒? 」全民腹超總動員行列,早日達成「消滅肝病」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