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唐獎6得主輪番開講 專業分享啟動人心

2023-08-03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永續發展獎得主傑佛瑞•薩克斯表示,強化大國和世界主要地區之間的對話,維護世界和平

永續發展獎得主傑佛瑞•薩克斯表示,強化大國和世界主要地區之間的對話,維護世界和平

唐獎教育基金會舉辦「唐獎得獎人演講」,6位本屆唐獎得主分別以「對話與永續發展」、「青銅禮器與黃金腰帶:中國文化場景的昔與今」、「比較憲法待解之謎」、「研究開發mRNA療法」、「核苷修飾的mRNA-LNP療法」及「脂質奈米顆粒系統的設計:讓基因治療成為可能」為題,分享專業領域的研究和看法,也以他們的睿智風采和傾囊相授的熱誠,除了感動、啟發在場上千位民眾及觀看直播的人外,也將推促國內產業發展及科技合作交流。

 

「唐獎得獎人演講」首場由永續發展獎得主傑佛瑞•薩克斯打頭陣,他提及藉由2015年通過的SDGs和《巴黎氣候協定》,確定全世界永續發展的方向,可惜的是這些年由於各國內部和國家之間缺乏合作,未能實現這些目標。薩克斯強調「對話」是促成合作的關鍵,並提出幾個加強對話以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領域和方法,將關注重點放在公民間、不同世代、跨學科以及政府之間的對話,最重要的是需強化大國和世界主要地區之間的對話來維護世界和平。

 

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在演講中表示,中國文化的獨立發展特質與西亞或草原民族文化不同,她透過出土的青銅禮器和黃金腰帶,介紹上古中國的中原王朝和草原部族這兩個族群截然不同的文化。前者為中國農業經濟、國家、社會和物質文化奠定基礎;後者在北方形成游牧社會,對促成歐亞大陸文化交流厥功甚偉。羅森教授也進一步比較兩個族群迥異的墓葬形式和對死後世界的信仰,證明環境和氣候對居民生活方式以及社會政治結構的強烈影響。

 

法治獎得主雪柔.頌德絲談到近20年,比較憲法的影響力提升及發展現況,並從三個主題檢視。首先,各國憲法展現匯流現象,圍繞源自西方憲政經驗的傳統憲政模板開展,並因國際法化趨勢而強化。其次是南半球國家的憲政制度,為全球憲政經驗形塑提供獨特貢獻,而有必要進行脈絡化分析。最後,北半球國家的憲政發展,亦可能影響傳統憲政模板及憲法匯流現象。這三大主題構成當代比較憲法研究的重要部份且不斷變化。雖目前仍無法解決這巨大謎題,但仍有望找到方法有效前進。

 

「唐獎得獎人演講」最後由卡塔林·卡里科、德魯·魏斯曼、彼得·庫利斯等三位生技醫藥獎得主壓軸演講。卡里科教授分享1961年發現信使核糖核酸(mRNA),經過60年的時間,新冠肺炎的mRNA疫苗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核准的mRNA產品。過去,易引起發炎的特性限制mRNA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但透過以假尿苷成功取代尿苷,去除mRNA的免疫原性,讓它能更穩定、更容易被轉譯成蛋白質後,加上使用脂質奈米顆粒(LNP)來傳遞,終於成為一個疫苗開發的有效平台,並在近代醫學療法上展開了革命性的變革。

 

魏斯曼教授提到疫苗是全球主要的醫療工具,每年預防4至5百萬人死亡。經核苷修飾的mRNA於15年前被研發出來,並在新冠疫情期間大放異彩,預防性高且安全。目前已運用至多種病原體的疫苗研發,包括HIV、冠狀病毒變異株、流感、諾羅、瘧疾、結核病毒等。透過LNP傳遞核苷修飾mRNA的疫苗平台更陸續被用於傳遞治療性蛋白、基因治療等領域的開發,顯見其在開發新醫療療法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潛力。

 

庫利斯教授則分享使用基於RNA的基因療法有可能治癒大多數疾病,但需要複雜的遞送系統來達到治療效果,因核酸藥物在體內會被迅速分解,難以到達目標組織也無法滲透到細胞中。而LNP技術將核酸藥物包覆在精密設計的奈米顆粒中,能有效保護藥物在體內傳送,並透過胞吞作用促進其進入目標細胞發揮療效。庫利斯教授也藉由藥物Onpattro詳述LNP系統的發展歷程,說明如何使用相關技術來開發mRNA基因治療藥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