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更多

科博館成立原民科學中心 落實全民科學原教

2023-08-01 發佈 常維鈞(常罡) 臺中
在微型展中,科學家透過接觸原住民族文化,讓動植礦物的名字「說族語」,自己也成為原住民科學家。圖片提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在微型展中,科學家透過接觸原住民族文化,讓動植礦物的名字「說族語」,自己也成為原住民科學家。圖片提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在8月1日「原住民族日」推出《你我都是原住民科學家》系列展覽活動,公開「向原住民族致敬」影片,也宣示成立「科博館原住民族科學中心」,期許成為原民科教發展基地。

 

《2023全民科學原教:你我都是原住民科學家》系列展覽在教育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支持下,由科博館攜手國立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策畫,包含《mita kwara Genzyuminzok :在科博館看見原住民族》、《ke’na 'Tayal說族語:以原住民族語命名的動植礦物》2項微型展,還有10項原住民族科學活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表示,開館至今近40年來,館方與原住民友人共同推出多項特展、教育活動,今年正式成立「原住民族科學中心」要特別感謝立法委員高金素梅鼎力促成。科博館新任「原民長」由研究原住民族社會文化多年的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陳叔倬博士擔任,透過科博館過去在科學展示、教育、典藏、研究基礎,持續投入原民科學人才、資訊傳播、教育活動推廣。

 

策展人陳叔倬分享,這次策劃《科博館看見原住民族》、《以原住民族語命名的動植礦物》2項微型特展,前者回顧歷年科博館製作的多項原住民族特展,包括《賽德克巴萊特展》、《拿麼厲害》、《瓦歷斯諾幹如是說》、《博屋瑪之眼》、《連結傳統與未來》等;後者整理出過去許多使用原住民各族族語為動、植、礦物命名的科學發現,讓這些動植礦物也能「說族語」。

 

今年8月起科博館規劃多項原住民族科學活動,如:與清大合辦的「吉娃斯愛科學卡通放映會」、南島語族紀錄片放映會、原住民族科學工藝學習營、原住民族植物智慧學習營、幼兒原力體驗營、原住民族展廳深度導覽、原住民族繪本說故事,提供大眾豐富的原住民族科學知識學習饗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