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師聯盟從今(18)日起一連3天,舉辦暑期教師研習計畫,期望與會老師能夠藉由上課內容的自我提升,了解臺灣文化的多元與包容內涵,期待將所學帶入教學現場,讓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習歷程。
教育部林明裕次長出席研習活動,肯定臺灣教師聯盟長久以來為臺灣教育的努力。他表示,教育部目前致力在12年國教軟硬體建設的提升和高教平權的落實,像是提供學生更舒適的學習環境,所以「班班有冷氣」;迎向數位化的時代,推動「生生有平板」;讓學生能安全運動,編列預算讓學校建置PU跑道等。教育部12國教課程綱要也強調臺灣主體性,在校園推動本土語言的教學;教育平權部分,提供平價化的幼兒教育,學生就讀公私立高中職免學費,明年2月起,補貼私立大學學費,減輕家長和學生的負擔。教育部也關懷教師,透過教師支持方案,提供教師免費心理諮商。
臺灣教師聯盟從1998年起,在每年的寒暑假舉辦教師研習活動,配合中小學課程人文科領域,以密集進修方式研習,使教師具備臺灣語文、歷史、地理及藝文的基本知識。李慧生理事長表示,臺灣教師聯盟32年來一直主張要讓本土教育和文化深耕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臺灣以後就是一個雙語教育國家,並強調「Today's education、Tomorrow's Taiwan 」,除關注母語教學外,也支持雙語教育的推動,讓臺灣走向世界國際化。
李慧生理事長說明,今年暑期教師研習報名相當熱烈,有160多位教師報名,因場地限制,最後錄取100位。活動前兩天邀請總統府資政蕭新煌以「臺灣生命力」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數位化時代來臨,由潮網科技行銷長陳詩寧說明「教學數位應用」;李惠仁導演分享拍攝「臺灣紀錄片」的歷程;臺師大臺文系林芳玫教授主講「是誰在說故事」,帶領教師書寫臺灣歷史;活動第三天將分別帶領教師前往臺中霧峰和桃園新屋進行人文踏查。
臺灣教師聯盟顧問李川信表示,教師研習活動讓老師深入了解臺灣社會的現況和變化,體認本土化即是國際化的趨勢,希望老師能將研習所學帶回教學現場,傳達給更多的學生和家長。
臺灣教師聯盟秉持「教育是最好的國防」,希望強化學生的國家認同和定位認知,努力培養許多熱愛臺灣土地文化的新種子。目前聯盟積極推廣人權教育價值,期待國家平權運動的落實推廣,讓社會公義更能彰顯無礙,教育精神更加落實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