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口腔癌更是男性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國健署統計,平均每天約有23人罹患口腔癌,呼籲男性朋友,除了接受定期口腔黏膜檢查外,也不要吸菸、嚼檳榔,以降低罹癌風險。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臺灣每年超過8千人罹患口腔癌,平均每天約有23人新診斷為口腔癌,大約一個多小時,就有一人罹癌,患者中有9成為男性,其中逾8成吸菸,7成嚼檳榔,超過5成的患者有吸菸且嚼檳榔。國健署指出,檳榔、菸品都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的一級致癌物,確定對人體致癌,更證實使用菸、檳是國人罹患口腔癌的重要原因。
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預防癌症的三要素,就是「拒菸檳」、「定期篩」及「早治療」。
她表示,隨著戒除菸檳時間的增加,罹患口腔癌前病變及口腔癌的風險將逐漸降低,戒除檳榔後,每年口腔癌風險可降低2.3%至6.7%,戒檳榔10年後,風險則可降低17%至51%;戒菸後,4年內口腔癌風險下降35%,越早戒除,罹癌風險越低,因此戒菸、戒檳榔是預防口腔癌的好方法。
除了不要吸菸或嚼檳榔外,預防更為重要,臺灣大學的研究實證顯示,定期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的發生風險及26%口腔癌的死亡風險。林莉茹指出,政府免費提供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希望能發現早期病變。
另外,由於口腔癌相較其他癌症,比較容易發現,林莉茹也提出一個口訣「破斑硬突腫」,提醒民眾,萬一發現口腔內有破皮超過兩周沒有癒合;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例如乳突狀或疣狀突起及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等其中一種情況,就要儘速就醫。
國民健康署提醒,早期檢查早期治療,不僅顏面外觀及口腔功能較不受影響,生活品質也較好,5年存活率更高達8成,但若延遲發現或置之不理,未積極治療,則晚期個案存活率通常不到4成